2012年10月28日,福建全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沙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与参会人员深入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和明洋山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沙县联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成果。
信用小吃城
沙县子涵种植专业合作社
编者按:在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道路上,福建沙县农商银行对普惠制金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他们不断创新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民担保抵押难的问题;他们通过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推动建设起了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他们不仅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探路者,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受益者;他们奋力拼搏,使营业网点数、存款总量、农户和小企业贷款总量及覆盖面等各项业务均位居当地银行业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放眼看去,一片40亩的苗木林地长势喜人,紫薇花、桂花苗木错落有致有的已经有数米高了,到了可以进入市场的时间了。沙县高桥镇官庄村村民张万炎喜上心头,这几年下来的辛勤劳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如果都卖出去的话,扣除成本还能有上百万元的净收入。
种植苗木收益还不错,就是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一般得有个三、五年。张万炎介绍,原来资金都是靠亲朋好友支持,现在不用抵押通过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在沙县农商银行就可贷到10万元做流动资金,时间短、手续简单、办理方便,从来没有贷过款的他第一次享受到金融带来的便捷,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为探索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题,该行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专为本村农户小额贷款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沙县农商银行董事长钟先礼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一年多以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沙县农商银行已在53个村建立了融资担保基金,已有1396户农户受益办理了担保基金贷款,金额达到了12115万元。
农村金融已成为支持农村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否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农村金融服务。沙县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经营方向,大力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积极培育农村信用环境,加大信贷支农支小力度,有效缩小城乡金融服务水平的差距,有力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沙县农商银行正迎着这一目标,扎根农村、奋勇发展,使营业网点数、存款总量、农户和小企业贷款总量及覆盖面等各项业务均位居全县银行业首位,成为了沙县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创新产品助农富
创新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民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据介绍,沙县农户信贷资金需求旺盛,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已难以满足农户经济发展需求。为解决农民担保难问题,必须通过创新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前面提到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业务,就是沙县农商银行的一个创新举措。通过政府注资、村财出资、村民集资、能人捐资等多种渠道筹措担保基金,担保基金贷款总额放大3-5倍,对村民个人贷款额度实行信用等级和出资额相结合的办法,如获评“五星级”信用户的农户,单户最大贷款金额能达15万元。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问题,同时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运行情况良好,方便快捷的审批手续,低于平常贷款的利率优惠,使群众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热情高涨,被称为农民群众致富创业的“及时雨”。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和基金运行情况在担保倍数、贷款利率方面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使村民切实地感受到信用评定的好处,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信用村”建设,自觉维护诚信生态环境,也为进一步建立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同时,沙县农商银行还尝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围绕把农民的资产、资源转化为资本,沙县农商行银行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针对农民个人建房和创业致富资金不足的实际,积极尝试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据了解,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惠民工程,解决明洋山新型社区建设户资金紧张问题,沙县农商银行创新抵押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为受灾群众安居、村容村貌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该社区一期工程共计88户,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农户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落实信贷扶持77户330.5万元,占总户数的87.5%。目前已建成202户涉及12个自然村,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授予信用户135户,把明洋山农村新型社区创建为信用社区。由社区农户自由组合,5户农户联合贷款每户5万元用于建房。房屋建成后,为解决农民创业致富和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问题,又推出了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社区农户在取得房屋和土地权限证书后,可向农商银行申请房屋抵押贷款,农商银行根据该户房屋评估价给予50%的授信贷款。所有信用户均可享受利率优惠、贷款优先、随用随贷的优惠政策。为方便群众办理金融业务,该行还为社区安装了电话“POS”机,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日常小额跨行支付、取现、转账、缴存社保金、查询余额及社保卡激活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
为发展设施农业,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沙县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资产抵押。几年前,沙县子涵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高桥镇新坡村投资兴建的大棚蔬菜基地,为解决生产资金困难问题,结合该基地的发展情况以及设施特点,沙县农商银行创新担保模式,以该户的大棚钢构资产、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产品预期收益为贷款抵押,为其办理了300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设施资产抵押贷款。该基地一、二期建成后,可年产优质果蔬9600多吨、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2011年被人民银行沙县支行授予的青年信用示范户。沙县农商银行对设施农业资产抵押贷款试点进行跟踪、研究、总结,“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增户扩面全覆盖
开发农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电子化建设,实现农户建档和信用评级纸质及电子化双线全履盖
近年来,沙县农商银行坚持“三农”市场定位,积极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然而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临农村金融服务“增户扩面”推进缓慢,同业竞争的激烈和支农政策的指引要求,必须找出一条适合地方农村金融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长期、艰难的实地摸索,立足实际、借势借力、合力攻关,对全县50387户农户建立了电子化农户档案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0%,实现了农户经济档案和农户信用评级全覆盖。
沙县农商银行按照“纸质先行、电子跟进、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原则,采取“分组调查、分组建档、分级评级、分级授信”的方式,积极借助外力,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村两委等组织机构的帮助支持下,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建立农户信息档案和信用评级。
建档工作的开展好比一条引入“活水”的沟渠,源源不断地为沙县三农经济带来澎湃动力,促进机制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动态管理,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对申请贷款的,按照贷款流程进行重新入户核实,更新信用档案;对无贷款记录的每两年重新对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对于生产经营正常,能够按时还本付息,无不良记录的信用户,在原级别上可以给予上升一个档次,原已属AAA级的可以适当追加授信额度。在“信用工程”建设方面,沙县农商银行依据农户建档评级的成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信用镇、信用村评选活动。
通过加强电子化建设,实现农户建档纸质及电子化双线全履盖,该行开发了本县农户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县50387户农户建立了电子化农户档案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00%。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合理核定贷款授信额度,截至2013年9月末,对BBB级以上农户授信46379户、授信额度19.93亿元、贷款农户6096户、贷款余额16.115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信贷需求。同时,共评定56个信用实体,其中包括50个信用村、一条信用街、一个信用板鸭协会、一个信用小吃城、一个“信用镇”、一个小微企业信用园区和一个信用社区,从56个信用实体中评出“信用户”7554户,总授信额度2.5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1.85亿元。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服务方式,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高桥福缘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兔肉,由于肉质鲜美在附近的县市小有名气,这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合作社主要负责人邹远善眼里,愁得就是资金问题,而沙县农商银行一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合作社创立之初,农商银行就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后及时发放了100万元的保证贷款,并随着规模扩大将贷款额度追加至150万。邹远善说:“普惠制金融让我们农民受益了。”
据了解,几年前沙县农商银行就出台了《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信用等级评定及贷款管理办法》,采取信用、联保、专业社+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对信用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员进行授信,授信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7家,承包经营户356户,金额达245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
为有效解决农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2010年初,由农业局牵头,组织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业主,合资成立了“沙县沃土农业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沙县农商银行积极主动与其开展的合作支持项目有养殖、种植、花卉等。
针对贷款难、担保难、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沙县农商银行在完善巩固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担保贷款等传统信贷“快餐”、“套餐”的基础上,推出新的贷款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新渠道,以满足不同经营户的资金需求。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专业合作社+农户+小吃业贷款等方式。沙县天禄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典型的公司+农户的企业,主要由各农户承包土地种植和加工蔬菜,保存至年底后再由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和销售给外出开小吃农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沙县农商银行贷款给农户,由专业合作社担保。由于近年小吃业发展迅速,加工好的咸菜不愁销路,效益较好、风险可控,贷款户数从12户增加至78户,累放贷款370万元。
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逐步提升贷款服务层次,改进信贷流程。一是突出一个“快”字,沙县农商银行成立了“贷款快速审批办公室”(简称“快审办”)。联社经营管理层授权“快审办”快速审批贷款,实行贷款审批流水作业,最迟三天内对上报贷款予以答复;二是解决一个“大”字,对产业前景看好、成长性明显、资金需求量大的规模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在信贷资金趋紧情况下采取社团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三是化解一个“难”字,对讲诚信、还贷及时、经营效益好的专业合作社扩大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联保授信额度,较好地缓解贷款两难矛盾。
近年来,沙县农商银行以信贷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流转力度,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创新了信贷业务品种,拓宽了信贷支农服务渠道,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经营模式转化,改变了过去以小额贷款为主的单一信贷模式,为从事规模农业专业大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担保手段,激发了农户发展规模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促进农商银行加大对“三农”的有效投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效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了贷款担保的范围,解决了承包户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需求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农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深远影响。
该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来,还有效带动了带动外出劳力返乡创业,外出人员返乡创办农业项目11个,流转耕地面积4895亩,投入资金4960万元。外出人员走出山区在外创业,收集了较多、较为准确的农业信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本金,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有序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进一步降低,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时报 陈衍水 郑长灵 通讯员 吴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