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大股东明争暗斗 *ST景谷卖资产保壳一拖大半年

2013年12月02日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和此前的林木存货流转公告一样,*ST景谷11月30日再次提及了公司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如果林木转让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公司2013年净利润能否由负转正就存在不确定性,而一旦公司2013年末净利润仍为负值,股票被暂停上市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对公司寄予厚望的林木资产转让,这一年来进展并不顺利,最新的公告称,至今仍未有任何协议达成。然而,查阅公司今年以来的信息可以发现,这项出售资产的议案,存在两个让投资者疑惑的地方:其一,公司自称在今年4月份的董事会中曾讨论过出售资产的可行性,但公开的信息中却并没有关于此次董事会的只言片语;其二,在今年9月份的董事会审议中,独董投出弃权票,认为公司林木存货出售议案涉及的四份评估报告有瑕疵,公司却并未对外解释原因。

  曾筹划卖资产独董投弃权票

  今年5月2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由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亏损,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对公司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为避免暂停上市,董事会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对公司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梳理和整改,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化解风险预案。从随后的定期财务报告来看,上述扭亏举动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许多ST类公司而言,最直接的扭亏办法,是出售资产,*ST景保也不例外。从公开的内容来看,公司筹划卖资产由来已久,最早在今年4月份就被提及。

  11月23日的公告中称,公司在2013年4月7日第六次董事会临时会议讨论研究和深入分析林木转让出售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在2013年9月2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2013年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公司部分林木存货进行转让出售》的议案,并于2013年10月14日经201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将通过林木转让出售的方式实现盈利化解风险。

  但是,《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交易所官方网站、巨潮资讯网等渠道查询之后,并未找到公司在今年4月7日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相关公告,不能得知当初讨论转让林木的情况。但是,在随后的第四届董事会2013年第十二次临时会议中,对于出售林木存货的预案,独立董事赵元藩投出了弃权票。

  对于弃权的理由,赵元藩称,经过认真审阅发现,《关于对公司部分林木存货进行转让出售》的预案中,涉及的四份评估报告存在瑕疵,主要是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一份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必须有两名资产评估师和两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同时签字才能生效。但是,赵元藩看到的四份评估报告都只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并没有有效资质的森林资源评估专家签字。因此,只能投弃权票。

  存有瑕疵的评估报告是否能准确表述出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独董的质疑有无道理?*ST景谷没有给予任何解释。

  暂停上市进入倒计时  

  不过,由于大部分董事投票赞成,上述议案还是通过了审议,按照提交的评估报告,公司评估林木总蓄积约184万立方米,评估价值约2.8亿元,均价153.09元/立方米。

  但是,出售资产的过程并不顺利。公司自称,在获得2013年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和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后,公司成立了林木流转工作领导(实施)小组,制定了《林木转让出售方案》,并制定了《林木转让推介书》,主动联系国内部分林业企业。截至目前,相关林木转让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尚未达成任何的协议。

  对于*ST景谷而言,转让资产的紧迫性不言自喻。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亏损约7302万元,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上述出售资产的“救驾”,公司股票暂停上市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ST景谷披星戴帽的这些年,围绕在公司身边,除了主业不振之外,最让投资者诟病的就是公司两大股东的明争暗斗。

  *ST景谷于2000年登陆资本市场,2004年,景谷县财政局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国家股6132万股中的3130万股转让给泰跃旗下的中泰信用担保,自己退居第二位。此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就开始“摇摆”:大股东易主之后,不惜千里北上投资房地产,由此引发各种质疑。

  此后,两大股东为争夺公司的控股权,先后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

  几番较量之后,*ST景谷的控股权曾在今年迎来一个彻底改变的机会。今年8月份,北京华伦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委托,将在今年9月6日上午拍卖中泰信用持有的*ST景谷3130万股股份。不过,9月5日,拍卖被叫停,原因是申请拍卖人申请停止拍卖,最新的动态是,中泰信用持有的*ST景谷股份被冻结。繁杂纷争的股权之争中,*ST景谷前路何在?《证券日报》将继续关注。(证券日报 桂小笋)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