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频频闪退
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变更越加频繁。据本报记者统计,去年以来,先后已有28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易主,其中有11家公司老总任期不足两年,其中最短任期仅3个半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在新基金公司里尤为突出。前海开源基金在正式成立仅3个月后,前总经理苗荣祥便闪电请辞;今年3月底成立的兴业基金,7个月后就对外发布了总经理离任公告;长安基金前总经理曹阳任期也仅7个月;方正富邦和英大基金均遭遇同样问题。
未能留住老总的也不乏一些老基金公司。如申万菱信前总经理于东升在上任8个月后选择离开;万家基金杨峰在位时间仅15个月;博时基金前总经理何宝任职一年半后就匆忙离场。
考核高压逼走老总
“如此多的总经理离职,尤其新基金公司老总的密集变更绝对不正常。”沪上一家筹备中的基金公司高管如是分析。他认为,影响总经理去留的虽然各有各因,但在行业整体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总经理所面临的股东层经营指标压力或许是核心因素,由此导致的股东层与经营层的矛盾也不断升级。
据一位在新老基金公司都有过任职经历的业内人士分析,老公司总经理离任更多来源于人事纷争,这或许是总经理上任之初就埋下的不定时炸弹,这些纷争势会影响总经理的决策和管理,成为令总经理提前离场的重要因素。
老公司总经理的离任还和股东预设的经营目标直接相关。基金公司总经理要对年终公司的规模和业绩排名负责,如果年底成绩不达标,就有被股东方炒掉的危险,外部招聘的职业经理人尤其要受这条核心纪律束缚,股东方派驻的总经理也同样要面对考核压力。
上海一家股东方派驻的总经理对记者称,股东对其任期内的考核简单粗暴,就是看规模和业绩。“虽然具体考核时也能和股东进行沟通,但在规模无法提升的局面下,这种压力同样存在。”他向记者透露,由于行业发展遭遇困局,公司经营短期内无法改善,自己也会因为这种压力而产生离职念头。
股东冲突埋隐患
随着去年以来新公司设立步伐加快,各种类型资本进入基金行业,股东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也为总经理“闪退”埋下隐患。
“不能小看股东多元化这个因素。”前述筹备中的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由于不同资本的利益诉求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让公司的经营思路摇摆难定。
上述高管认为,如果股东是上市公司,会非常在意所投资基金公司的盈利情况,因为这直接影响其年度利润,所以其核心底线是基金公司不能出现亏损,以免拖累母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在现在的市况下,新设立的基金公司前三年亏损已是不可避免。相反,非上市的金融机构股东就会给新基金公司更长的盈利宽限期。所以,基金公司短期经营目标是要铺开业务线还是要缩减开支,也成为股东的争执焦点,总经理夹缝之下“闪退”也在情理之中。
这甚至拖累了新基金公司的设立进程。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还在筹备的基金公司中,华西群益基金依旧处于筹备期。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基金公司筹备已久,但股东方由于自身经营问题,为保母公司上市而选择暂停基金公司业务推进,导致华西群益至今未能获得基金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