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4城紧急加入楼市调控大军 一、二线城市成交量下滑

2013年11月29日 09: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仅仅在两天时间里,武汉、南昌、沈阳、厦门、长沙、杭州以及南京就紧随北上广深之后,相继颁发升级版的楼市调控政策。为何这个时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此轮房地产调控效果如何?今日本报聚焦这一系列话题,希望给出有益的解答。

  有业内人士表示,后续大量城市或将跟进收紧调控,四季度楼市将大幅度降温

  仅仅在两天时间里,武汉、南昌、沈阳、厦门、长沙、杭州以及南京就紧随北上广深之后,相继颁发升级版的楼市调控政策。

  截至11月27日,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已有14个城市推出楼市新政,内容涉及限购政策出现实质性加码,限贷政策收紧,二套房首付比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11月全国楼市的成交量表现来看,市场已经出现降温趋势。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1日至11月26日,54个城市总成交量为22万套,同比下降10.7%。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向记者表示,在短期内,上述调控政策的加码,将给市场带来明显冲击。

  14城集中加紧调控

  事实上,北京一向是地方调控的风向标,尤其是“京七条”的颁布,被认为传递出新一轮楼市调控的信号。不过,临近年末之时,二线城市的调控新规却开始集中发布,甚至在5天之内就有超过7个城市“连珠炮”似的出台从紧的调控政策,内容涉及提高二套房首付,抬高非户籍购房门槛以及增加土地供应等。

  而在本次调控潮中,10个城市表态将会扩大土地供应规模,尤其是普通商品住房土地的供应规模将会在2014年保持稳定或者有所扩大。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从已经公布的调控细则来看,紧随北上广深之后的二线城市在新的调控政策上并无太多新意。限购和限贷手段的升级几乎都在预料之中,当然也有新的约束出台。其中,南昌对年轻人购房做出限制,禁止未成年人购买住房。其它手段诸如约谈开发商、限制高端住宅入市、提高首付款比例等等,不过是为了完成年内调控任务以及进一步增加购房成本的手段而已,很难对市场产生正面效果。

  对此,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徐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楼市政策调控方向将分两步走,一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房地产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则通过增加持有成本,从而进一步压缩房地产的利润空间,在投资的两头打压,把投资需求积压出一部分远离住宅市场。

  综合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导致房地产市场形成“双轨制”的格局,加大了保障房推进力度;而在市场化的住宅供给方面,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

  对此,张旭认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目前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都超过了10%。不排除房价上涨过快的其他二线重点城市如福州,太原,杭州等城市还会出现进一步的政策收紧。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则分析认为:在一线城市发布相对有力度的调控升级政策后,二线城市已经全面接棒,有超过10个二线城市出台地方细则,预计后续还可能将有超过15个二线城市出台新政策,全国合计有望超过30个城市出台调控细则。

  楼市现降温迹象

  实际上,自去年年底开始,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小步上涨,并在今年4月以后开始能量爆发,直至“金九银十”攀升至一个小高峰。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广州、北京、厦门、深圳、乌鲁木齐、上海、郑州以及长沙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较之三年前、也即“国十条”出台之时大幅上扬,涨幅超过20%。

  然而,在二线城市加紧调控之后,据东兴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11月18日-11月24日,一、二线城市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其中,一线城市成交89.11万平方米,降幅为35.89%;二线城市成交249.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11%

  而从30个大中城市成交面积来看,已经出现同比下降。从11月18日到11月24日单周数据来看,30个大中城市成交面积为448.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5%,其中一线城市同比下降10.73%,二线城市同比下降23.92%。

  而中原地产监测数据也显示,截至11月26日,11月全国主要的54城市合计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22万套,环比10月同期下调了0.3%,同比则下滑了10.7%。其中下调最多的是二线城市,同比下调幅度达到了20%,一线城市下调幅度也达到了18.6%。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上周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资金面和政策面偏负,年底房贷资金紧张,继一线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后,多个二线城市又出台新的调控政策,预计短期楼市成交量下行趋势将继续保持。(证券日报 王丽新)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