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股票市场必须转向

2013年11月29日 07:2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资本市场面临巨变,站在十字路口,监管者手持市场化与法治化两样工具。

  股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增加,多金融中心的并存,开股票市场未来之商机。

  市场化是未来取向,目前股票市场陷入市场信用不彰呼唤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增强使市场萎缩的怪圈。打破怪圈唯一的办法只有信任市场,信任市场的定价能力,因为只有信任市场才能创造效率。监管层围绕注册制的改革,围绕退市制度与并购重组制度的改革,目标正是提高市场效率,并使市场最终形成证监会、交易所、上市公司三层架构,为投资者构建自律、行政处罚、法律惩处三重防护网。

  市场化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股票市场“贵族上市公司”、“贵族控股股东”的存在,违背了我们构建法治市场、公平市场的原意。内幕交易的泛滥以及昌九生化之类悲剧的不绝如缕,市场信用不彰难辞其咎。

  草创时期的金融市场,建立底线游戏规则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立足现实,现阶段我们可以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但维护底线规则以及对规则的尊重不可或缺。例如不允许利益共同体提前购入重组股,一旦发现坚决停止重组审批并按照规则严惩利益相关者。公平市场、法治市场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标语刷出来的,而是一个个案例堆积出来的,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捍卫起来的规则才能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让投资者相信底线的存在。

  绝非多余的是,很快,随着国企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将相继出炉,理顺国资投资与民间投资公司之间的关系,建立公平高效的制度准则,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证券市场处于创新期,创新有形式创新,有制度创新。推出创业板、新三板、增加期货品种,是形式创新,但如果制度创新跟不上,市场迟早会进入僵死状态。制度创新是本质,股票市场亟需立足于本土的信用定价创新机制。符合初级阶段的信用,可以提升市场效率,又不至于使市场无节操到底。

  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除了风险警示之外,能否建立内幕交易、造假、掏空补偿基金,以快速低成本地建立信用溢价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此类机制,退市制度将难以顺畅。

  事实上,股票市场已经有了保护中小公众投资者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股改时期的类别表决机制以及万福生科的补偿基金等,可惜前者作为股改的特例未能坚持下来。当下,我们应研究前者是否有必要成为常规制度,并同时为后者的大力推广设置前置条件。

  “转型升级,变革创新”,是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的主题,如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必须变革的时候,股票市场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受制于旧体制的束缚,投资热情被长期冻结,投机火花则四处溅放。此时,突破重点领域,奠定市场化与法治化的根基,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