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2013年11月28日 10:45    来源: 金融时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时,提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对指导今后的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驱动力,金融创新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提升金融市场运作效率的关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业发展,就是金融组织体系、技术工具、产品服务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业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当前金融体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平衡的状况,比如金融资金在各经济部门之间配置不平衡,部分民间资金无法与实体经济对接,地方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带来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等,而且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制度红利的释放,新的经济主体和新型生产组织形式不断产生,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无法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推进金融创新,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金融创新必然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不论是经济转型还是社会管理,都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经济主体和项目对金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改革的先导就是创新,在我国金融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后,如果没有金融创新,金融也就失去了活力,改革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金融创新是配合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既顺应了改革中产生的金融需求,更是促进和护航改革的必然途径。

  具体而言,我国将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并购重组中有着金融参与的空间;我国将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中蕴含着体量庞大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具体路径;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抵押、租赁、股份化过程中,都需要创新融资产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

  在这些领域的探索中,都需要把金融元素融入其中,依赖于金融创新的持续推进。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金融创新首先要进行的是组织体系创新。我国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三农”属于短板,弱质产业和落后地区的金融资源分配不足,这与金融竞争不足导致的金融供给结构性失衡有关。而要引导金融资金向这些薄弱环节配置,就必须进行多维度的创新。按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要求,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得金融服务和竞争的重心逐渐向农村和中小企业转移,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协调发展等,以金融市场竞争的公平带动各类经济主体使用金融资源的公平。

  金融创新还要鼓励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模式创新。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贴近民生,贴近市场,丰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产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探索更合理有效的地方投融资体制,以金融市场产品和层次的丰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和覆盖面。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让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各个阶层、所有群体。

  鼓励和引导金融创新必须坚持与金融监管相协调。风险总是与创新相伴而生,既因为创新会使金融风险发生转移和变化,又由于金融从业者可能借创新之名行逆向选择之实,触发道德风险。在推进金融创新时,必须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把握好创新的边界和底线,使创新的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在创新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防范风险的理念,防止出现以脱离实体经济需要和规避风险为初衷的“伪创新”,同时也要通过金融监管方式的创新来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

  我国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将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和优化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而金融改革创新是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动力。不论是来自顶层设计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基层首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多元化趋势,都表明我国的金融业创新,正围绕新的改革政策,沿着机构、产品、服务多维度创新的路径,不断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