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发越亏,越亏越赎,越赎越亏。”原本标榜“低风险”“零亏损”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正在陷入“怪圈”。
近半年来-3%的平均收益令投资者“用脚投票”大举赎回,但基金公司却依然乐此不疲发行新债基,唱多债市。业内人士分析,债基一路连跌背后的原因多面,短期内依旧难以摆脱“熊市”格局。
债券基金收益集体“沉沦”
“年中买了中海可转债基金,这半年缩水了将近5%。”上海白领丁小姐给记者晒出她的投资收益时难掩失望,“当初银行卖债券基金都是号称不会亏的。”但是市场却给了她最直观的“投资者教育”:原来债券基金也会大跌。
更令许多投资者“受伤”的是今年5月成立的浦银安盛旗下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此前一直处于封闭期,而在11月18日开放赎回的第二天,其单日跌幅就高达2.47%,单位净值更是跌到1元以下。有市场人士分析称,该基金成立之初54亿元的份额恐怕已被赎回殆尽,只剩“零头”。
一位业内基金分析师坦言,其实银行系基金的首募份额都有很高的水分,其中又以银行系“老大”工银瑞信基金为代表。“浦银这只基金的打开时点刚好踩着债市低点,如果真遭遇如此大比例赎回也不足为奇。”
从市场整体来看,今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普遍收益不佳。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6日,近6个月来债券基金平均收益为-3.17%,成为除了被动指数基金之外,表现最差的基金品种。其中华安可转债、博时转债增强债券、富国可转债等基金近半年跌幅均在10%以上。
收益一路惨跌谁之过?
尽管债市一片低迷,市场呈现净赎回态势,但依然有大量基金公司逆市发行新债基。
“事实上,今年债基的发行特别多,64%的新基金是债基。”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现实的债基业绩表现恰恰说明了很多基金公司错误研判了今年的债市行情。
以中海基金为例,11月新成立的中海惠利纯债基金经理陆成来仍然预计四季度资金面会有所改善,并称“种种迹象表明,市场信心已有所好转。”
此外信诚基金11月25日新发售信诚月月定期支付债券基金,其拟任经理曾丽琼也称,“当前债券投资价值突出,四季度是新基金良好的建仓时机。”
据王群航观察,至今还有公司在新发债基,常见的情况是相关基金经理突然露面,表示看好后市行情。“不排除基金公司为了配合新产品发行发布带有倾向性的报告,这种为了发行而唱多的言论有失客观,极有可能误导投资者行为。”
数米基金网研究员王炜也表示,当前作为债市低点,此时入市虽然从长期来讲逻辑上说得通,但是中短期的市场形势仍然是不清晰的。在10月以来货币政策的紧平衡和利率市场化推进的现实下,银行、保险等配置债券需求降低,此外追逐高收益的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非标”资产也分流了大机构资金,纷纷撤离出收益不高的债市。
在王群航看来,债券基金“不赚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前期股市行情下跌连累了相关的可转债债基、二级债基净值;第二是投资人大量赎回逼迫基金经理卖债还清,由于市场上买入量不足,越卖越跌,越跌越赎,越赎越卖,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便出现。此外,股市的近期回暖、货币基金收益走高都分流了部分原本投资债市的资金。
近期市场反弹希望渺茫
对于债券基金未来的走势,多数机构判断,市场情绪依然悲观,年内债市难以转好。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分析师徐寒飞坦言,“虽然现阶段引导投资者情绪明显改善的力量在酝酿,但负面因素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不仅如此,多位券商研究员均向记者表示,期望市场近期产生明显反弹行情是不切实际的,诸多利空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因此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态度。
首先,年末资金关口仍旧面临挑战,短期的资金面也许不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会略微回暖,但临近年末,资金大战已提上日程,机构出于谨慎心理,一定会做好年底的流动性工作,这对债市而言空大于多。
其次,现阶段债基面临赎回压力,其对市场的介入力度难以寄予期望,预计资金流出债基的局面将在四季度持续。
再者,当前有关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的“9号文”出台传言愈演愈烈,在9号文公布前,机构可能会抢搭“非标”资产的末班车,加剧短期对债市的资金分流。
综上判断,近期市场的观望心态依然偏重,年底前债市缓跌或横盘的概率大于反弹,即使出现反弹,可能也只是转瞬即逝的机会。鉴于债市的短期走势并不明朗,专家建议投资者还是绕开债券基金,转向收益稳定的货币市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