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银行已经开始主动说明资金投向,让理财产品逐渐回归代客理财本质的同时,也进入了规范透明的时代。
不过,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产品仍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各公司的低调态度使得普通投资者难以窥见其产品真面目。根据相关公开资料,各家信托公司信息披露千差万别,在部分公司详细披露产品成立、发行、清算等信息的同时,也有公司吝于披露基础信息,各类报告已经加密,需要经过授权才能浏览。
10万亿的不透明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三季度末,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10.13万亿元,仅次于银行业,在整个金融行业当中排名第二。 按照资金来源进行划分,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为2.36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重为23.28%;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为7.22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重为71.28%;管理财产信托的规模为5508.4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的比重为5.44%。
从资金用途来看,虽然可知资金分别投向了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各领域及资金运用占比,但涉及具体公司及具体产品,信息披露仍然较少。部分公司不仅资金投向不明确,甚至连具体产品都不得而知。
有分析认为,信托公司主观上不希望被公众过多关注,加上信托计划的披露并未规定要像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一样,有对公众披露信息的强制要求。另外,一项产品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产品的具体设计细节可能关系到商业机密,为保证产品的竞争力,多数信托公司选择不主动对外披露定期管理和清算报告也属可以理解。
对于信托业客户来说,要获取较详细的产品信息,只能靠登陆客户自助服务系统来实现,单笔信托计划的具体运营情况仅向特定客户定期推送,产品的定期报告、清算报告、临时性报告等内容,很少会在官网公布。
定期报告是最直接来源
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和清算报告可以说是了解信托产品运行情况的最直接信息来源。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信托公司会在网站上公开披露信托计划每季度的事务管理报告,约占半数的信托公司不会披露定期报告,少部分信托公司,虽然网站上能看到相关信息,但却因文档加密,阅读者需要获取一定权限,才能浏览具体内容。
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定期报告是公众了解一个信托项目在运行期间有无出现风险的最好方法。有第三方分析人士指出:“市场上之所以会流传房地产信托存在兑付风险等行业负面消息,和外界无法了解信托计划的真实运营情况不无关系。定期公开产品报告,也有助于外界对信托公司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回避雷区,获取更高保障。”
按照《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设立后,信托公司应当依信托计划的不同,按季制作信托资金管理报告、信托资金运用及收益情况表。涉及信托资金的管理、运用、处分、收益情况和信托资金运用重大变动需要报告说明;当发生信托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等不利事项时要进行临时性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