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金流动性年末告急 银行开打揽储战

2013年11月19日 08:3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资金流动性年末告急 银行开打揽储战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再创新高、国债中标利率半年内大涨……本就未完全散去的钱荒阴影被再次放大,市场资金面紧缺已经迫使各家银行各显神通,提前开始了揽储大战。

  推高理财产品收益、定存利率上浮等法宝轮番上阵。对于投资者而言,有业内人士建议,把握好银行发行产品的节奏,在年末产品收益率再走高时,才能买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短期同业拆借利率飙涨

  钱荒已过数月,但其影响之深仍然足以放大市场中的风吹草动。上周五(11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突然趋紧,货币利率大幅走高,7天期和14天期两个货币利率品种涨幅创下6月20日以来新高。分析认为,银行因为“钱紧”而不得不在同业市场上做出惜贷的选择。

  根据中国货币网数据,11月15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14天期shibor飙涨141.7个基点至5.902%,7天期shibor也大涨111.8个基点至5.31%,隔夜和一个月期的shi-bor也分别上涨26.6和63.4个基点,前两个品种的涨幅均已创下6月29日以来的新高。

  年底流动性趋紧使得市场对后市资金面预期进一步悲观。上周五当天,财政部招标发行了2013年200亿元50年超长期国债,最后中标率为5.31%,创历史新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上一期同期限品种的发行是在5月17日,中标利率仅为4.24%,半年时间中,同一品种的国债已经大幅上升超过100个基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以来整个市场利率高涨抬升了5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加上年末流动性趋紧,央行仍然收紧银根不放水,最终导致国债中标利率高于预期。

  银行揽储各显神通

  一方面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紧缺,另一方面年末各项考核又渐行渐近,银行之间对客户和资金的拉拢仍在火热进行当中。虽然监管部门多次禁止高息揽储,但银行的“跨年模式”早已马力全开。

  跨年型理财产品无疑是银行揽储最优选手段。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根据银率网统计数据,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超过5%,期限90天的产品收益率高达5.6%水准的不在少数,而中长期产品收益率更不乏超过6%者。今年10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高达4.9%,这一数据已经创下新高。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如果本月仍然按照这一趋势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将连续第五个月走高。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最新理财产品周报,上周80家银行共发行了609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较上期报告增加13家,产品发行量增加72款。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22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4.95%;融资类产品共17款,较上期报告增加1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3%;结构性产品共计25款,较上一报告期增加1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5%;其他类产品1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

  除了高收益理财产品成揽储先锋外,存款利率上浮至顶也成为各家银行的不二选择。在成都市天顺路一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该行正推出存款利率全线上浮至顶的活动。“此前虽然也不时有存款利率上浮的优惠,但大多存在资金和期限门槛。如今,不管客户存多少钱,存多久,都能享受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10%的优惠。”

  此外,存款利率的优惠手段也被外资行借用。向来以外币存款为主的外资行,分别针对不同期限的存款有不同程度的上浮,一年期普遍上浮至顶3.3%,部分银行针对二年期则设置一定资金门槛,对符合条件的储户上浮至4.125%,最终导致了在外资行中出现中长期定存利率倒挂的现象。

  市场分析认为,年末临近,不排除理财产品继续冲高的可能性。殷燕敏表示:“超过6%的产品会越来越多,投资者目前可以关注短期产品,等年底收益率再走高时,购买中长期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