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新三板会分流部分资金,但单个新三板公司融资规模很小,扩容带给主板市场的冲击有限。另外,通过在新三板挂牌,可以通过时间来检验其成长性,估值更为合理,建立转板机制有利于化解IPO三高现象。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角度看,大力发展新三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改善市场结构
业内人士认为,单个新三板公司的融资额一般为几百万,与动辄上亿元的主板公司融资相比微不足道,可能几十家新三板公司的融资才能够与一家主板公司相当,因而对于新三板扩容给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宜高估。
很多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可能一次股权融资都不进行。业内人士称,企业之所以愿意这么做,除了希望日后可以转板,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在这里挂牌之后,信用和知名度提高,会有银行主动向企业贷款。“贷500万元就能解燃眉之急,1000万元流动性就没有问题了。”
当然,从长期看,随着新三板规模进一步增大,对于资金的分流作用将更为显著。按照此前有关券商的统计,根据扩容进度、挂牌速度、市值变化、交易活跃度等指标综合测算,未来5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突破4000家,总市值达到万亿元以上,年交易额400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在看到新三板扩容带来的融资需求增加同时,还应当看到资本市场结构发生的变化,也就是主板市场的供给压力将同步减小,一些公司将转战新三板而不是到主板上市。当前,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的就是激活民间的活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适应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资本市场的覆盖面,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0万家股份公司,100万家以上有限责任公司,而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仅有两千多家。中国的社会金融体系里面,80%以上的融资依靠银行,20%靠直接融资。
完善转板机制
业内人士还指出,尽管有少数新三板公司通过先下后上的方式到主板上市,但常规转板机制尚未建立,应研究和完善这一机制,促进我国各层次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转板机制有利于化解IPO三高现象。
据分析,转板制度缺失是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倒金字塔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我国场外市场融资能力有限,大量初创期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情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在高层级市场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无法转至低层次市场。
数据显示,转板机制能引导上市公司的估值过渡,维护市场稳定运行。2006年至2012年,台湾兴柜转板企业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和换手率分别为44.49%和5.42%,分别较我国A股市场低16.78和64.6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建议,以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为抓手,分流部分创业板在审公司先到新三板挂牌,缓解集中IPO压力,并通过新三板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实现公司优胜劣汰,维护市场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