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3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投资达73亿美元 猛增40倍

2013年11月13日 13:41    来源: 金融时报    

  改革和开放是目前金融改革的两大阵地。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程度。记者观察发现,最新公布的三季度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有两大特点:一是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净流入略有收窄;二是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净流出有大幅增加,境内金融机构投资活跃度有所上升。

  金融机构“走出去”

  赢得海阔天高

  为更好地观察、分析外资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投资以及我国金融机构对外投资的双向流动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自去年起开始按季度公布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3.67亿美元,流出0.82亿美元,净流入2.85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73.28亿美元,流入8.70亿美元,净流出64.58亿美元。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或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且这种股权投资使直接投资者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拥有10%或以上的表决权。”外汇局解释称。

  三季度,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净流出飙升,较第二季度1.35亿美元的净流出相比,环比增幅逾40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日前表示,目前中资银行稳健的海外扩张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中资企业客户海外业务扩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市场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深化,其融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和扩张提供了机会。惠誉进一步表示,尽管这些境外业务产生的风险在未来有上升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其目前海外扩张处于初期阶段,不可能产生太大风险。

  应鼓励银行实施

  “客户跟随”战略

  不少专家学者对加快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积极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及企业全球化经营相适应的金融国际布局抱以极大的希望和热情。有关专家建议,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使其与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协同。具体在路径顺序上,可考虑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银行为先导,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主要依托优惠贷款和开发性贷款协助企业开拓境外市场,进而为商业银行跟进铺路搭桥。在业务模式上,应鼓励支持银行实施“客户跟随”的战略,以服务于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为业务重点。在“走出去”形式上,以设立分行为主,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同业合作的方式来延伸服务半径,并购业务则作为辅助方式谨慎推进。在地区布局上,应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在企业对外投资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所在地设立支行或办事处。其中,人民币被广泛接受的周边地区和国家应是银行海外布局的重点目标。

  与此同时,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净流入略有收窄。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解释称:“今年三季度,国内整体经济走势不太明朗,境外资本投资热情不高,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的可持续性及改革政策方向的实施效果保持观望。”

  人民币回流渠道正在扩大

  此外,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有少量撤资,也与全球经济外部环境不佳、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更加谨慎有关。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旧滞重,而投资保护主义上升,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同时,主要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不确定性加剧,或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给机构投资者带来新的困难。

  不过,在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看来,这并非趋势性特点,因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复苏向好对外国投资者依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此外,国内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央行日前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境外投资者经批准,按有关法律规定投资境内金融机构,可使用人民币投资,具体包括新设、增资、并购、参股、股权转让、利润分配、清算、减资、股份减持或先行收回投资等。这无疑提振了境外投资者对境内金融机构的投资热情,也意味着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在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程度得以深化。

  金融业在开放过程中,金融机构在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将迎来外资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是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所不能避免的,金融机构的高效运转可以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让经济发展在更低的成本下进行,对我国经济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