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进一步释放金融体系活力

2013年11月12日 14: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社评

  正在举行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而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逐步驶向深水区,金融改革肩负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使命,因此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不久前披露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对新一轮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深化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化进程,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基础;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适应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为重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由于金融业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金融改革仍然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而立于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建立是必然趋势。然而,金改急需推进的内容是什么,向市场化前进的步伐究竟迈多大才合适等疑虑,是目前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今年出台的金融改革举措给人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进一步向市场化的目标迈进。无论是贷款利率管制的取消,还是国债期货交易的重启,乃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都是在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进一步释放金融体系活力,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并为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无疑将会有利于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环境和机构运营环境,理顺市场竞争和监督关系,扩大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规模。同时,更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转型升级及城镇化进程的质量和水平。

  不可否认,在金融改革的众多领域中有些早已形成共识,只是因相关关系没有理顺,在具体行进过程和推进步骤方面仍存在较多分歧。但在人民币逐步趋近均衡汇率,利率改革行至关键阶段之时,深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改革,是顺利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而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将决定未来中国在全球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也将直接左右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当然,要顺利实现各项改革内容,则必须摒弃急功近利,遵循稳步、渐进式路径。因为任何制度的变迁都是有成本的,倘若成本在短期内释放,则将会导致改革的失败。(农村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