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企15%股份可“姓”私? 国资委辟谣称存较大误解

2013年11月12日 07:0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夏妍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处有关负责人11月11日对外表示,《中国日报》关于民间资本可最高持有国企15%股权的报道不实。

  《中国日报》昨日报道称,国企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点领域,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称民间投资人可以成立私募股权集团,购买国企10%至15%资产的直接股权。

  据《中国日报》援引白英姿的话称,“国有企业可能对大多数私人企业来说,投资财力的门槛比较高,这些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入股。”白英姿还表示,这次改革是向国企注入民间资本的一次试水。

  但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日报》对白英姿的观点表述存在较大误解,关于民间资本可最高持有国企15%股权的报道失实。

  国企改革需谨慎

  随着国企私有化的舆论一再升温。一系列问题也摆在我们的面前,国企改革是否时机成熟?国企私有化政策又是否能够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

  中国CCVI价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指出,国企私有化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但依旧将面临很多阻力和问题。

  “苏联的前车之鉴,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的‘国退民进’带来的各种冲击与社会动荡都需要我们从中吸取教训,谨慎而为,避免重蹈覆辙。”崔新生认为,在国企私有化过程中,购买了股权的是什么人?受益者是谁?都需要公开透明。

  “国企私有化的本质是引进民企资金,给国企注入活力,所以要尽力避免成为‘权贵’们的私有化。“崔新生强调。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表示,国企私有化政策的目的是积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逐步达到资源和人才共享。

  “民资企业拥有15%的股权,不仅是单纯的让民营资本进入国企,而是让民企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带入国企,改变国企生硬僵化的制度。”在王丹青看来,另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扩大民营资本的规模和投资领域。

  截至2012年年底,国企的资产总值已经达到了44.8万亿元。在2013年早些时候,最大国企中石油资产达到2.2万亿元。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私有工业集团复兴集团的总资产仅有1500亿元。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涉足领域一直非常有限。基础设施是民营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民营经济在金融保险(放心保)、卫生体育、教育等新兴服务领域的投资占比只有20%左右。

  “国企私有化,有利于国企改革的同时,更能够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表现舞台。”王丹青说。

  “国退民进”接着走

  近年来,国家多次颁布促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

  2005年2月29日,中国政府颁布实施“非公36条”,即《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2010年5月7日,中国政府再次颁布了“新非公36条”,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明确了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今年9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深化改革,无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崔新生预测,将要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途径,进一步深化对民资开放力度,这与深化国企改革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虽然“新旧36条”从政策法规方面为民资获得了大部分领域的参与权利,但是由于固有的垄断,民企面对这扇“玻璃门”,无疑很难得到真正的突破。

  近期民营银行开闸在即的政策落地,让市场备受鼓舞。如果此轮国企改革彻底、打破央企垄断的深度,直接决定民营经济在接下来的政策红利中,是不是能够享受到真正公平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即将浮出水面的国企改革,还有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都无疑会给民营企业提供机会。从历史发展来看,活跃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前瞻性做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取消民营企业更多限制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不能实现真空,宏观调控不能缺失。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