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发银行客户李小姐在银行的网上营业厅发现该银行将在“双11”发售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期限90天的“高富帅系列1号”、期限180天的“白富美系列1号”以及期限365天的“土豪金系列2号”,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5.8%、6%,起售金额均为5万元,预售金额5亿元,风险级别均为“中低风险”。
国有大行客户周女士也告诉记者:“近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周女士的女儿有留学的打算,她发现不仅仅人民币,连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面紧张的常态,网络渠道的扩张,都促使年底揽储战提前上演,而理财产品依然是银行揽储与平衡资金流的利器。
预期收益跳升
“双11”将近,银行网销也硝烟弥漫。
除了广发银行,也有多家股份制银行瞄准了“双11”。浦发银行也将在“双11”当天晚上推出理财计划,1个月期产品收益率5.1%,3个月期产品收益率5.3%。这些产品都不在柜台销售,全部在电子渠道销售。
据理财客户经理透露,网上销售的产品比同类同期限产品要高10个基点左右,由于网上销售的理财产品更有可能会被放在一起比较,竞争更为激烈,往往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确实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记者从银行网点也了解到,柜面销售的理财产品也维持在高位,从3个月到半年、一年,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大部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理财产品销售大战中,一直隔岸观火的外币理财产品也来插了一脚。部分银行外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如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6个月和1年期的美元产品均上调0.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个月期的美元和欧元产品均上调0.6个百分点,而中国银行1个月期的美元和欧元产品则分别上涨1倍和2倍。
钱紧是最大原因
“对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依然是资金状况。”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
在政策层面上,11月5日,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8%,增速较第二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报告指出,经济的升温增加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9月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5.99%,比6月份上升3.06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在第三季度央行坚持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10月,隔夜、1周、2周和3个月Shibor平均水平较9月均有所上涨,这都表明资金市场仍然维持在较紧的状态。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个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这意味着类似6月之前的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一去不复返。
吴泞江指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调节流动性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宏观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使得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6月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使得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10月出现跳涨。”
外币和国内理财同涨
对于为何外币理财与国内理财产品同涨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除QDII产品外,理财资金的投向也主要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如招商银行“安心回报”系列外币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为国内外金融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资产;中国银行“自动滚续”系列外币理财产品的资金投资于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券和农发债等公开评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产品,以及同业拆放、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工具;建设银行“汇得赢”系列外币产品的资金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回购、同业存款等,以及其他监管机构允许交易的金融工具。
吴泞江强调,银行非QDII外币理财产品绝大部分投资于国内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商业银行会将募集的外币资金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因此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的收益水平是非QDII外币理财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银行非QDII外币理财产品实则是为手握外币资金的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国内金融市场的理财工具,这也是银行非QDII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变化与他国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化没有直接关联,以及各家银行外币产品收益率相差较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