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大成基金旗下四成基金年内变更掌舵人”的消息将大成基金管理公司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将基金行业人才稳定性缺失这个旧伤疤再度揭开。
2013年是公募基金业绩整体翻身的一年,随着业绩的转暖,往昔弥漫在行业上空的愁云惨雾似在淡去,然而,人才流失的暗潮却并未因此而歇息。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频繁度丝毫不亚于往年,一批有资历、有业绩的资深基金经理再度成批离职,更令业内扼腕不止。
这则关于大成旗下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的消息称,今年以来,大成基金公司旗下共有17只基金的掌舵人发生变动,目前,大成旗下共有39只基金,则年内掌舵人发生变动的基金占比高达大成旗下基金总数的逾四成。
而大成并非孤例。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旬,公募基金已有278只基金换帅,涉及基金公司66家,基金经理565人次。根据媒体爆出的消息,近期基金公司的人事变动中,亦不乏原中银基金权益部总监孙庆瑞、原银华基金投资总监陆文俊、原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刘天君等“重量级”人物,他们或在各类基金评奖中拿奖拿到“手软”,或已在原供职公司整整工作了10年,不管是转投别家公募门下还是加入私募大潮,都在业内和基民中引发不小震动。
事实上,去年基金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就备受诟病。数据显示,在2012年428起基金业的人事变动中,有52家基金公司的108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以华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号称基金业“一哥”的王亚伟离职并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最为引人注目,公募“一哥”“奔私”一度引发了关于基金行业人才环境、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监管创新等一系列大讨论。
作为衡量基金业绩稳定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基金经理任职稳定性备受投资者关注。有调查显示,逾九成投资者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会影响其持基信心。以被基民冠上神话光环的王亚伟为例,其成功也主要在于其对所管理基金的忠诚和多年投资理念的贯彻如一。
有分析认为,在所有表现持续稳健的基金或是“黑马”基金所具备的特征中,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和稳定性不可或缺。某业内人士称,目前长期业绩表现较好的有20家阳光私募,其基金管理团队的稳定性较强,投研灵魂人物基本上5年多都没有发生变动;而今年表现最好的公募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其基金经理管理该基金已逾6年。
基金行业人才的不稳定已是老生常谈,究其原因,不外乎基础市场的变化以及行业软环境的转变。客观上,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基金公司业务重点的转移是近两年基金行业人才变动的主因。随着行业创新和业务空间的拓展,不少公司对权益投资板块采取了整体收缩的策略,这导致了一些成熟基金经理的出走。与此同时,伴随着政策法规放开以及市场的变化,目前的从业环境已经与往昔大不相同,私募、券商甚至银行、保险,纷纷给出更有吸引力的岗位,由此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不可避免。正如某基金经理所言:“一方面,新基金越来越多,人才荒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私募奖励机制优于公募行业,‘奔私’行为很正常。”
有人说,基金行业和证券投资本身都是和时间作伴的事业。这不仅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与投资者的利益。年末将至,又到了行业人事变动的敏感时段,或许此时基金公司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年末的业绩排名。无论是基金公司治理、股东的定位和作用、高管层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人才团队的培养和稳定等,都是亟待求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