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跟随基金经理看市 稳健布局来年投资

2013年11月04日 07:3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3年基金三季报于10月底披露完毕。按照惯例,我们对主动偏股型基金经理、债券型基金经理、QDII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看法进行了梳理。对于基金经理看市场内容的梳理,笔者带领的基金研究团队已经做了很多年,从历次梳理、检验结果来看,基金经理对市场涨跌、优势行业等各方面的判断是具有比较好的前瞻性的。因此,汇总的基金经理看市场内容是一份兼具时效性和参考质量的材料,已经成为笔者带领基金研究团队构建基金组合时策略判断环节的重要参考。此外,此汇总结果可以作为基金投资者进行基金选择的重要参考,基金投资者可以结合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优选风格契合的基金产品。当然,此汇总结果也可以作为股票、债券、海外市场投资者看市场风向和进行投资的同业参考。

  主动偏股型基金方面,我们首先按照最近一年、最近三年各占50%的权重进行基金业绩的加权计算,以此筛选出排名前300名的基金作为统计样本。针对当前市场状况,在对后期市场走势发表看法的279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93%的基金经理对长期市场走势持谨慎态度,且高达84%的基金经理判断后期市场走势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根据基金三季报基金经理观点来看,支撑后期市场的正面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速平稳回落、三中全会改革预期和QE延迟退出;而影响后期市场走势的负面因素则主要是经济增长不确定、流动性收紧、股票市场融资。具体来看,持乐观态度的基金经理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在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两大方面给市场带来希望。未来投资机会主流将仍然集中在具有真正高成长的优秀公司;另外对经济的信心和政府的信心逐步恢复将带来低估值的大盘蓝筹的机会;与此同时,嫁接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改造的传统行业中优秀公司实现跨行业的投资机会也不可忽略。持悲观态度的基金经理认为,宏观数据层面难以看到对股市较强的正面刺激因素。经济仍将面临再次下行的压力,周期股缺乏估值修复的催化剂。从结构上看,周期股当中的多数行业仍然面临趋势向下的窘境。在看好的投资方向方面,基金经理最看好的投资主题是消费服务类、高成长性、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环保等投资主题。基金经理最看好的行业排名位列前三的仍是增长确定性强的优质成长股:医药、通信、传媒。

  债券型基金方面,2013年三季报共有35只债券基金对短期市场发表观点。其中,48.57%的基金认为后市将震荡;45.71%的基金认为下半年债市上行;5.71%的基金态度较为悲观。185只债券基金在2013年三季报对长期市场发表了观点。其中,37.30%的基金保持乐观态度;27.57%的基金持谨慎态度;19.46%的基金持中性态度;3.24%的基金持中性偏乐观态度;9.19%的基金持谨慎偏乐观态度;另有3.24%的态度则较为悲观。正面因素来看,“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流动性改善”、“通胀压力可控”、“QE退出延缓”是推动下阶段债市向好的主要因素,“配置需求增加”、“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因素也被部分基金经理提及。负面因素来看,“通胀中枢上移”、“资金面中偏紧”、“货币政策中偏紧”则是影响下阶段债市走势的主要制约因素,“欧美经济复苏”、“IPO重启冲击”、“QE退出对流动性施压”、“违约(信用)风险上升”、“去杠杆政策”等因素也被部分基金经理提及。此外,2013年三季报中42.86%的债券基金四季度重点看好中高等级信用债行情,另有31.32%的债券基金强调利率债配置价值。看好中高等级信用债的基金认为,虽然目前利差仍然较低,但信用债收益率水平经过前期大幅调整绝对收益率已经具有吸引力,并且信用评级调整和信用风险担忧带来的影响已经过去,四季度信用债将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利率债方面,信用利差处于下1/2分位,收益率处于高位,从估值角度看利率债相对更有价值。在参与新股申购及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倾向上,债券基金观点分歧较大,总体相对谨慎。

  QDII基金方面,2013年三季报中共有51只QDII基金对短期市场发表了观点。其中,51%的基金经理认为四季度的市场行情将会是以震荡为主,45%的基金经理认为4季度的市场行情将会出现震荡向上的行情,而在给出预测的基金经理中只有两位认为将会出现震荡下降的市场行情。在认为市场会出现震荡行情的基金经理中,大部分都认为后市不确定因素较多,如QE退出的时间未知以及对全球经济复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认为市场会出现震荡上扬的行情则主要以美国和新兴经济体为主要投资目标。这一类基金经理对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欧美成熟市场持有很强的信心,特别认为缩小QE规模的推迟将会推动美国股票市场以及新兴市场资本价格的上扬。2013年三季报中21%的基金经理4季度重点看好可选消费品,另有接近15%的基金经理看好医疗保健行业。在看好可选消费品的基金经理中,大部分都认为全球经济正步入温和复苏的步伐,主要推动力来自企业资本品支出的回补,楼市回暖带来的正面效应和劳动力市场稳步回升带来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增加将会对可选消费品,医疗和科技等一系列行业带来强劲的业绩支撑。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