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前三季城镇居民收入出炉 居民收入跑输GDP拖内需后腿

2013年10月31日 07:16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夏妍

  随着中国各地前三季度GDP数据的出炉,各地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数据也陆续公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9日,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公布了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32786元排名榜首,是目前惟一突破3万元大关的地区;北京排第二,为29626元;浙江位列第三,为29108元;青海排在末位,仅为13430.97元。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可支配人均收入反映了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关系到内需大小与潜在能力。上海等一线城市领先其他城市无可厚非。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市之间的差距,也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收入增速跑输GDP增速

  记者了解到,可支配收入是指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个人储蓄,与城镇居民收入息息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0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而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6.8%,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跑输了GDP增速。记者详细了解后发现,江苏、天津等至少14个省(区、市)的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输了当地同期GDP增速。

  那么,这是否会对国家拉动内需的决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中国9月CPI骤升至3.1%,人均收入增长相比物价来说涨了3.7%,这么看来,人们的购买力略有增强。但是这对于国家拉动内需的决策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因为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中国居民并没有同步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增加,拉动内需的力量有限。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在投资。”该专家表示。

  扈志亮表示,为何会出现部分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跑输了GDP增速的现象值得探索,“原因在于GDP的分配结构,政府与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份额,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份额相对下降,以致最终表现出GDP增长速度快,而居民并不能同步享受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加。”

  扈志亮认为,国家不断提出拉动内需,但是前提是人们的人均收入有所增长,才能拉动消费,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政府与企业获得更多的份额,最终导致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需提升可支配收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专家史蒂文·巴尼特日前表示,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接近一半,这将挤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扭转这一趋势就需要中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消费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人均收入的增长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记者通过计算发现,公布的数据中,排名第一的上海和排名最末的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接近2万元。

  有观点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市之间的差距,表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好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所以只有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才能缩小不同区域的收入差距。”

  在扈志亮看来,可支配人均收入反映了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关系到内需大小与潜在能力。可支配收入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个人储蓄,可支配收入小幅增长的部分更多的转移到个人储蓄,个人消费支出并不会有明显改善,对于拉动内需的力量非常有限。所以要拉动内需,不仅要提高可支配人均收入的增速,还要完善金融市场,给人们的长期消费提供有力的保障,降低人们对储蓄的依赖。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