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办30日发布消息称,自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启动,一个月以来各项运行开局良好,制度创新初显成效。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指出,运行一个月以来,投资管理制度落地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效果初显。
据介绍,9月29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实施“工商一口受理”的业务操作模式,由工商管理部门统一接受申请材料并统一送达许可决定、备案文书和相关证照,试验区相关管理部门实现后台综合办理和信息共享,外资企业4天可取得营业执照、企业代码和税务登记。9月30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项目、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四个备案管理办法,在上海门户网站和自贸试验区网站上对外公布。
2013版负面清单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条,其中对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按照小类表述,增强市场准入的透明度,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际运作,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截至10月29日,自贸试验区“工商一口受理”办结外资新设企业21家,外资注册资本5.25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是去年平均每家356万美元的7倍)。办结内资新设企业213家,内资注册资本27.5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1300万元,是去年平均每户374万元的3.5倍)。
上述新设企业中,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60%和33%,以及部分金融和物流类企业,与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非常接近,符合区内产业发展导向。
在政策推进层面,目前《总体方案》六大服务业开放领域的23条开放措施中,12项开放措施已经可以实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根据政策落地的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争取在年内推动23项措施中的19项措施实现项目落地。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要积极推进各项配套工作,例如开展自贸试验区规划编制和资源梳理工作,强化改革任务的跟踪深化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落实试验区管理框架等,力求促进试验区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