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养老储备投资型模式或受青睐

2013年10月28日 07:47    来源: 西安晚报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养老已经不仅是老年人更成为子女揪心的焦点问题。专家分析,在储备型养老步履放缓时,投资性养老或许会受到青睐。

  老龄化催生养老“危机”

  “我到60岁退休,刚好缴纳15年养老金。退休就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延长时间,我退休了还得交养老金。”近日,关于拟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的消息,再次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人,平均每7人中就有1位老人。同时社会结构逐步趋向“上有老下有小”的"421"模式,再加上物价水平节节攀升,百姓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过度老龄化给社会养老制度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养老金不够用的问题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近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养老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首个《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调研报告》,根据该报告,今年我国职工养老储备总指数为60.6,基本满足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也就是说,我国职工养老储备总支出刚达到“及格”,距离满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公众意识亟待转换

  “一般而言,每个人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包括社保、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中国人寿西安分公司教育培训部副总经理别丹军说,社保有国家信誉做后盾,是最基础的养老保障。企业年金是企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给员工增加的福利。目前,市民普遍重视养老金的缴纳,而企业年金在中国刚刚起步,相关政策尚待完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中,员工个体难以控制。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由市民自由选择,但往往被忽视。”别丹军说,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平等基础上,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义务,相比社保的不确定性,更具透明化。

  “不少市民认为只要正常缴纳社保,退休后就可领取养老金,确保晚年的生活,这种观念存在认识不足。”平安养老险陕西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霍晶介表示,加强社会宣传和养老金教育,已成为当下提高我国民众养老储备状况的重要环节,需要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未来养老责任需要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合理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增加退休后收入。

  商业保险是必要补充

  “健康的身体是奋斗的资本,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尚未达到收入高峰,又有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等各项支出,开销大,建议购买意外保险和健康险,而不是养老保险。”别丹军说,三十多岁经济条件充足后,应该购买商业保险。社保能够满足基础养老,而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养老,来保障晚年的生活质量。

  平安养老险陕西分公司运营总监李锦指出:“推动我国养老储备模式,从储蓄型养老转变为投资型养老,促进我国民众养老储备水平的提升已迫在眉睫。”首先,社保结余基金应尽快从储蓄型积累转变为投资型积累。当前,政府鼓励市场化主体经办社会服务,建议养老方面也能够加大政府采购市场化进程,采取委托市场化主体进行投资运作的方式,加速养老储备积累。其次,我国应参照美国个人养老账户的模式,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农民建立个人养老账户,并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再次,还须积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并尽快完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制度流程设计,早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此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保障项目,虽然与养老储备没有直接关系,但职工参加或购买这些保险有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间接提升养老储备能力。

  别丹军表示,不管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准备的养老金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寿险,必须具备超强的稳定性,确保年老后有这份保障;其次,养老金储备要保障强制性;再者是超长的时效性,避免养老储备不足。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