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年前几十元买的端砚估值两万

2013年10月28日 07:40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庆明在现场向读者示范如何刻一方好砚。

张庆明

黄海涛

谭伟彬

明代猫砚

  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第二场昨举办 现场展示30多方古砚 国大师演示端砚雕刻

  格调艺术沙龙

  撰文:记者林琳、郭晓昊

  摄影:记者王维宣

  “这种沙龙的形式很好,几方齐聚一堂,视野更开阔了,还能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昨日,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第二场“古今端砚的审美鉴赏和投资价值”在珠江新城招商银行大厦举行,到场的年轻收藏者邬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5年端砚的市场价格涨幅为10~20倍,但行家认为还有较大升值空间。“衡量端砚价值,先想想古人会不会买,今人会不会买,后人会不会买。”专家黄海涛总结道。

  现场:

  明代猫砚最可爱

  昨日下午,距离沙龙开始还有1个小时,观众们就陆续来到,耐心等待沙龙的开始。只能容纳50个人的会场挤进了60多人,还有观众愿意站在门口倾听。

  本次由广州日报主办、招商银行承办的“古今端砚的审美鉴赏和投资价值”沙龙上,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砚研究会春秋砚社社长黄海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庆明及本地资深艺术品策展人谭伟彬对古今端砚的工艺、题材、市场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现场展示了产自不同坑口的端砚,张庆明大师还现场演示了端砚的雕刻工艺。

  现场展出的30多方历代名砚吸引了普通收藏者和行家里手的注目。“我们就是为看这些砚台而来的。”收藏砚台30多年的王老先生表示,这些端砚珍品难得一见,不亚于自己在馆藏机构看到的藏品。这批来自广东端砚大藏家陈强的端砚不乏明清珍品,包括乾隆年间的石渠砚、乾隆仿瓦纹砚、清“弼臣”铭梅花砚等,而此前备受关注的明代猫砚更是大出风头。

  鉴宝:

  好端砚“形不散神不散”

  在交流环节,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把数方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端砚递到台上请专家鉴定,当黄海涛直言其中一方砚台不是端砚而是辽宁的桥头石后,老人家愤愤不平地离场。

  黄海涛告诉读者们,早在宋代时全国各地就开始以紫色的石头仿端砚:“目前可知全国各地可用于仿端砚的紫色石头达数十种,其中就包括刚才的东北辽宁本溪桥头石,但实际上这种桥头石跟端砚的差距很大,单是材料价就已经没法比。”他还现场提供了一个秘诀:“买砚要掌握三点:工艺特点形不能散,工不能软,文不能惨。”

  而张庆明提出收藏首先要看砚的材料:“比如人家说那是老坑,但你不认识,怎么还敢买?买之前要多学习,理解专业的知识。买的时候要看砚的质量,有没有裂纹,然后看雕工好不好,细不细腻,够不够劲道。再看是不是名家。另外,收藏者还要跟行家沟通,比如怎么选择端砚,怎么欣赏和保存端砚等。”

  “如果你的端砚古人见了也想买,那就肯定是精品。”黄海涛调侃道。

  投资建议:求精不求多

  “这几年我走遍了全国的产砚区,觉得还是端砚最好。”资深艺术品策展人谭伟彬同时也是端砚的收藏家,他对端砚近年的升幅深有体会。

  读者袁先生在现场展示了自己10年前用几十元买下的端砚,没想到获得到场专家的赞赏,甚至给他估了两万元的价格,令他喜出望外:“通过十年的时间换到了超过两百倍的增值,真值!”

  有读者对此提出疑问:端砚的行情是否已经过了上涨最快的时期?谭伟彬认为,端砚的价格随着其他砚种价格的上涨而上涨,但是好东西始终会翻倍。“越好的东西价格升得越快。”谭伟彬发现,有的收藏者往往会花一万元买几方普通的端砚,但是过了几年,市场价格还是差不多,而如果当时用1万元买一方好砚,价格肯定涨,“所以建议收藏者如果喜欢端砚,还是求精不求多。”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