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8%,比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扭转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持续下行走势。一季度7.7%,二季度7.5%,三季度7.8%。GDP增速在三季度“触底反弹”的力度超过预期。
对于当前的经济运行,国家统计局认为体现了“稳中向好”的特征。稳中向好指的是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且结构趋于优化。“企稳回升”论则认为经济在到达底部后,会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7月份开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微刺激’改革举措应该说对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市场本身的动能也在增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也有向好的趋势,这些共同促进了中国三季度经济的温和回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指出。
在经济回暖的同时,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创3年来同期新高。
宏观经济出现好转,微观层面感同身受。杭州一家钢铁贸易商说,从7月份开始国内钢价一度反弹了200元/吨以上,吨钢毛利好的时候可达三四百元。“粗略计算,三季度企业的利润环比增长40%左右。”
从数据看,无论是GDP、投资、消费、外贸,还是用电量、PMI、CPI与PPI,需求的回升与增加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在宏观经济全面回暖的同时,订单量回升的诸多制造业企业却依旧存着原有的担忧,成本不断上涨、竞争日益激烈,老问题会不会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而消失呢?
“今年前三季度的订单量不少,尤其是二季度以后,订单量增加得很快。”台州一家汽摩配模具负责人陈先生说。
作为一家工业小型企业,陈先生一向把自己公司的运行情况看做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晴雨表。汽摩配模具是最基本的工业消耗品,作为制造业的上游原材料企业,他们的订单数量其实很反映经济的活跃度。
不过,订单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陈先生带来更多的实惠,因为与此同时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人力成本、厂房成本不断上涨,同时融资又很困难,订单数量增加但利润率却在不断地下降。陈先生告诉记者,“订单多了,挣的钱却少了,现在基本上是在蚊子的腿上挑肉吃。”
企业景气指数也有所上升。三季度我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1.5,比二季度上升0.9点,继续运行在景气区间。同期,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5,比二季度升高2.5点。
从企业盈利水平看,全国75.3%的企业表示三季度盈利状况处于“正常”水平或“好于正常水平”,比二季度上升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景气指数为88.3,处于临界值以下,其他行业均处在景气临界值以上。
不少人士观察到,虽然三季度经济总体回暖,但9月份的部分经济指标环比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对于9月份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需要重视,有些指标的回落与经济内部结构没有根本改观有一定关系。由于基数等方面的原因,四季度经济继续上行确实有些压力,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四季度将开始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高峰将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一定抑制。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持续增长的条件并不成熟,经济恢复活力需要更多改革,预计未来1~2年内,经济周期仍将处于交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