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以来工业、外贸、投资、库存等宏观经济数据的持续回暖,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反弹至7.8%,较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稳增长”目标下的政策组合拳效果集中显现。
7月份以来,企业投资信心增强以及工业生产的企稳反弹,经济下滑势头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外部需求角度看,随着美日欧经济复苏趋向好转,全球贸易和需求出现明显反弹。对欧盟、日本贸易出现好转迹象,对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其中7月份,中国对G3(美国、欧盟、日本)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集体明显好转:对美出口同比由6月的-5.0%反弹至5.27%;对欧盟出口由6月的-8.3%大幅反弹至5.87%,中日双边贸易三季度同比下降5.3%,也较上半年明显收窄。
而从国内生产角度看,企业库存回补有所加快。7月份以来,与大型投资项目相关的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进口同比增速开始出现明显反弹,在企业补库存带动下,8月份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为52.4,是连续四个月回落之后迎来的首次反弹,并创下2010年8月以来最大升幅。
三季度经济增长企稳加速得益于7月份以来一系列微刺激组合拳政策的集中释放。首先,货币政策方面,经历过6月份金融市场的“钱荒”之后,为了缓解短期市场流动性紧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央银行一直都是通过短期货币市场的政策操作,比如逆回购的工具,来不断提高市场流动性的“水位”。二是,财政政策“做减法”,6月份国务院通过了对中小企业减免税负的支持政策,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三,用金融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十条”出台,主要是通过盘活存量来优化增量。第四,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同时,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然而,短期增长加速并不代表长期增长无忧,更难以轻松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去杠杆化、去债务化、去产能化”的三大难题,长期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因此,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通过改革释放增长红利来实现,预计11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必然会带来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