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年前的今天,创业板正式开通。四年后的今天,一批创业板公司成为新兴产业代表,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潮流。与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一样,资本市场也需要深化改革,升级换代。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创新驱动力量聚集的创业板,有必要将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展现更迷人的风采。
创业板四年: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8% 再融资大门即将洞开
截至2013年10月16日,创业板已有上市公司355家,总融资额2310.39亿元,总市值达14605.51亿元
四年前的今天,创业板正式开通,开辟了资本市场一个新的里程碑。四年来,创业板市场以其强大的活力,在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大背景下健康成长,并显现出重要的战略功能。虽然,创业板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业绩变脸、高管套现等问题缠身,但是,对于一个四岁的幼儿来说,这些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烦恼,随着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终将逐一解决。
四年来,创业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地域覆盖面越来越广,公司总体发展和业绩保持平稳健康的势头。从市场规模看,截至2013年10月16日,创业板已有上市公司355家,总融资额2310.39亿元,总市值达14605.51亿元。从行业分布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规模,共有197家,占创业板市场的55%,广泛覆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等。
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创业板,诞生于全球金融危机之际,成长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危难之间。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为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年来,创业板市场始终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市场化的筛选机制,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创业板市场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板促进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小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使中小企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坚力量成为可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业板建设和监管工作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来,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积极显现。
首先,创业板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链条,提供了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许多上市前因资金瓶颈难以启动的项目得以实施。
其次,创业板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逐步发挥。创业板推出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明确现阶段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 、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九大领域,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已上市企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占比88.19%。
第三,创业板市场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机制的作用初步显现。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市场,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丰富了投资的退出渠道,完善了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比重已经超过90%。
先行退市制度 净化市场空气
退市制度和上市制度一道,构成了创业板市场的两道重要门槛,这两道门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有进有出的市场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创业板市场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企业的创新成长,而且来自于市场的正常退市,这是创业板市场的生命之源,也正是投资于创业板市场的机会与风险所在。
2012年5月1日,在创业板推出两年后退市制度正式实施。可以说,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落地,打破了A股市场原有的“有进无出”的格局,一个“有进有出、吐故纳新”的创业板市场初步形成。创业板退市制度在充当创业板“净化器”的同时,也对改革完善主板退市制度发挥示范效应。
应该说过去中国证券市场并非没有退市制度,现在“老三板”中也有几十家从主板退市的公司股份在那里转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原来的退市制度标准比较松,特别是对于资产重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因此总体上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沪深股市已经运行了20多年,现在市场上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挂牌交易,而被退市的公司不到100家,这种情形显然是不正常的。其后果之一就是使得一些本该退市的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游戏又得以借尸还魂,以致在市场上助长了炒作绩差股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蔓延。
因此,通过制定严格的退市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完全必要的。在这方面创业板先走了一步。
与主板退市制度相比,创业板退市制度设计之初就更为严格,确立了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多元标准三个创业板退市制度的要点。直接退市制度的推出不仅可以杜绝壳资源恶性炒作现象,减少相关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而且,直接退市也让上市公司多了个“紧箍咒”,有助于提升创业板的质量。
“ 这是鼓励投资者持有好股,改变追逐‘坏孩子’的投资理念。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创业板退市机制的建立将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加大投机风险,鼓励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再融资开闸箭在弦上
“我们期待创业板的再融资政策能够明确。”一家已在创业板上市三年的企业高管在祝贺创业板四岁生日的同时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再融资的渴望。
创业板目前已满四年了,但再融资政策却一直“只闻楼梯响”。其间虽有立思辰、蓝色光标、网顺科技等增发股权换取资产的预案放行,而莱美药业也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融筹措资金,成为创业板曲线融资首例,但增发直接再融资的先例却始终未突破。
2010年3月,创业板开板仅五个月后,时任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便表示“创业板再融资相关办法正在制订”。同年10月,立思辰便抛出首例创业板增发收购案。而一年之后的2011年11月,蓝色光标、顺网科技、恒泰艾普也纷纷祭出增发股权换资产的项目。
就在创业板各家企业纷纷通过曲线融资的同时,监管层已经开始频频释放出加速推进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建设的信号。
今年1月初,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就曾表示,应同时推进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小额快速再融资。她指出,尽快推出小额快速再融资,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
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创业板再融资相关制度前期调研,拟定工作已经准备比较充分,目前已经在走相关程序。证监会此前已将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制定列入今年年度计划,重点是强化信息披露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目标是适应中小企业特点,建立小额快速融资机制。
据了解,在目前的研究进程中,主要思路是创业板再融资主要采取“小、快、多”的原则,主要是简化审批程序,能够让创业板公司快捷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具体的机制上则有可能采用“交易所审核,证监会相关部门备案”的方法,以提高这些公司的融资效率。
看来,在创业板开板四年时间的彼时,再融资大闸的拉开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证券日报 侯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