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特斯拉”成功突围的启示

2013年10月22日 07: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童 娜

  特斯拉正在电动车领域创造着奇迹。对于它未来的发展,尽管业界也存在着争论与质疑,但不妨先看3组数据。

  今年上半年美国电动车销量超过了混动车;同时,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发布的201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已经实现扭亏为盈,旗下的产品电动车Model S,更是成为北美豪华车销量冠军;第三组数据来自香港,8月底接受预订以来,特斯拉已在香港预售约400辆。

  特斯拉重振了美国电动车市场的信心,它的热力与榜样力量,更是延续到全球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为何异军突起,成功突围?

  与如今的辉煌相比,成立于2003年的特斯拉可谓生不逢时。通用、福特、丰田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当时相继终止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并宣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没有出路。

  而身兼特斯拉董事会主席、CEO和产品架构师数职的穆斯克恰恰为特斯拉选定了这条“没有出路”的出路。不同的是,特斯拉没有刻意强调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关联。它试图引导人们以全新的理解来接受这个全新的事物,从而绕开了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传统障碍。

  特斯拉最大的成功在于对商业模式的勇敢创新。它没有遵循其他汽车企业从低端进入的传统路径,反而一步跨入豪华车领域,10万美元的门槛,百公里加速性能超过阿斯顿马丁,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前来,赢得业界名声。2008年之后,公司进入第二个阶段,全新开发的S车型将入门门槛降低至5万美元,480公里的续航能力,全面证明了主流电动车拥有超越燃油汽车的能力。而在第三阶段,大量低价电动车型将进入市场,穆斯克希望年产50万辆的目标能够很快达成。

  特斯拉的成功,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给电动汽车私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中国电动汽车私人市场一直徘徊不前。而特斯拉在私人市场的销售成功,则有助于消费者更加了解电动汽车,更加愿意接受电动汽车,而不是固执地认为电动汽车只是实验室里的产品。

  其次,特斯拉代表了一种商业思想的成功,这一点恰是国内企业欠缺的。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言,“分分钟造出特斯拉”,特斯拉在技术层面对国内企业而言并非一骑绝尘。但受限于目前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国内电动车的个人销售至今难以大规模启动。而造成我国电动车企业在私人消费市场原地踏步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商业模式的探索和设计,一直被动等待政策而缺乏先行一步、勇敢试错的勇气与实力,以及引领市场的信念。

  应当看到,政府的补贴和环境营造固然重要,但整车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主导者。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才有望实现。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