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保险已发展成为我国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抓手,但其理赔成本高等问题也在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日益凸显。而引入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将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变,提高承保和理赔精度和效率,从而切实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并惠及更多农户,落实国家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达到农户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保险公司得发展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保险已发展为我国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农业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信息不对称、理赔成本高和效率较低等问题也在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日益凸显。
“要有效解决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此类问题,需要大力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变,尤其应当积极探索基于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谈及农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创新,中国人保财险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还表示,中国人保正在“紧抓国产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新契机,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新模式”。
所谓“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新模式,是指以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全球定位系统为辅助的一体化保险立体化服务体系。通过这样的新模式,农业保险将实现“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以往到农村挨家挨户承保、到田间地头“用腿理赔”的落后模式或将终结。而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困扰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将有所缓解,而节约下来的人力物力将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工作中去。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紧抓我国卫星遥感及服务能力长足发展的新契机,中国人保财险此前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保险精确承保和快速理赔综合服务平台与应用示范。目前,该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这也是中国保险业第一次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3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500万元,建设周期为2013年至2015年。
“项目将围绕‘精确承保’和‘快速理赔’两个核心环节,整合灾害风险和保险领域的核心技术,设计农业保险精确承保和快速理赔专题产品,构建基于多源遥感的农业保险专题产品生产平台、基于北斗系统的农业保险现场查勘平台和农业保险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并建设农业保险遥感基础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保险专题产品生产基地。”上述负责人称,该项目已选择内蒙古、湖南和海南3个省(区)的15个农业大县,针对洪涝、干旱、台风、暴雨4种典型农业灾害开展了综合示范应用。
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参保农户1.83亿户次。2007年至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240.1亿元,年均增速36%。自2008年起,我国农业保险的业务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国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也从2007年的6家增加到目前的20余家,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已达近2.2万个,且江苏、安徽和四川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机构已覆盖全部乡镇。
就在农业保险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保险业在模式创新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据了解,近年来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不断深化,提高了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和还贷能力,促进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而且随着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的不断拓展,“菜贱伤农”以及城市居民菜价不稳定的问题也得以解决。不仅如此,人工干预天气、无人机航拍、GPS定位等新型科技的不断引入,也大幅增强了农业防灾防损能力。
“通过引入卫星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理赔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难题,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转变,把人力物力从劳动密集型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承保和理赔精度和效率,从而切实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惠及更多农户,以落实国家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达到农户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保险公司得发展的效果。”谈及“天空地”一体化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卫星技术的引进整合了保险标的属性与空间信息,能够促使保险公司更好地参与社会风险管理。且不仅可以在灾害发生前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增值服务,还可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全面掌握受灾情况,从而支持国家应急救灾和保险快速理赔。
“当然,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也将带动遥感应用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遥感产业间的资金融通,从而解决农业‘减产减收、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真正实现‘旱涝保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保财险上述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