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CPI破“3”须高度关注 四季度上涨预期或更强

2013年10月21日 10:27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不管9月份CPI破“3”,是持续高温等偶然因素的影响,还是市场流动性总体仍然过于充裕等必然因素的影响,CPI既然冲破了“3”,就进入关注期了,就不能再忽视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价格上涨2.9%。

  虽然增幅没有触及今年的调控红线,也就是上限。但是,却也超出了市场预期,成为今年以来的第二高点。与2月份的第一高点相比,也就相差0.1个百分点。

  造成CPI超预期上涨的原因,除了持续高温带来蔬菜价格大幅上涨18.9%,带动CPI上涨了约0.55个百分点之外,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事实上,对今年CPI的走势,决策层还是十分重视和有所顾忌的。不然,也不会提出价格上限的调控目标。

  比较棘手的是,由于经济尚处于向复苏通道转换的关键期,需要继续依靠微刺激政策的作用,保持转换的节奏和方向不变。不然,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复苏,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影响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长等。

  而从今年价格调控的目标和要求来看,“3”毫无疑问是实现调控目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如果在经济尚未步入复苏通道的情况下,CPI就突破“3”的第一道防线,对下一步价格的管理和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改革措施的出台,将是相当不利的。

  虽然9月份CPI一举冲破“3”的防线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也就是持续高温带来蔬菜、水果等价格的过快上涨。但是,似乎还是来得过快、过早、过急了一些,有点出乎调控和市场的预料。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美国政府关门以及前一段时间QE即将退出传闻的双重影响,目前,外围市场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抓紧与共和党沟通,争取早日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尽快让政府恢复开门。问题是,就算双方“和解”了,债务上限也提高了,但是,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却不可能就此消除。因为,与美国政治紧紧绑在一起的炸弹并没有拆除,随时有再次爆炸的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在未来几个月中,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外部因素还是存在的,且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因而,对中国来说,继续出台一些微刺激政策,确保经济能够保持目前的运行状态,并快速向复苏轨道迈进,就显得更为重要。

  而从PPI的表现来看,从5月份开始,就呈现出降幅不断收窄的良好状态。这无疑与经济好转、特别是企业运行出现好转密不可分。PPI呈现向好格局,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由此带来的对CPI传导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企业需求扩大的情况下,PPI步入正通道。那么,就必然会对CPI产生直接的传导作用,带动CPI的上涨。由此,CPI上涨的压力也将更大。

  这也意味着,今后第四季度的CPI将面临更加强烈的上涨预期,会不会触及3.5%的上涨戒线,迫使管理层对政策作出调整,9月份提前冲破“3”的第一道防线,确实让人不得不感到担忧。

  接下来,就要看10月份CPI的表现了。如果10月份的CPI能够重回“3”的下方,或者维持3月份的水平,突破戒线的可能还比较小。反之,如果10月份的CPI冲破了“3.3”的第二道防线,冲破戒线的概率就将大大提高。那么,管理层就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控制价格,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如此,将对经济尽快步入复苏轨道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所以,不管9月份CPI破“3”,是持续高温等偶然因素的影响,还是市场流动性总体仍然过于充裕等必然因素的影响,CPI既然冲破了“3”,就进入关注期了,就不能再忽视了。而从目前市场的供应情况来看,由于上半年受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生猪饲养也出现了一定问题,从总体上讲,第四季度猪肉价格上涨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算从现在起抓紧补栏,也可能很难满足冬季和春节、元旦期间的猪肉供应,有可能形成价格的再次结构性上涨。如果冬季再出现极端天气,给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带来冲击与影响,今年的CPI将更难控制。

  要想确保CPI不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最急需做的工作,就是做好生猪的补栏和蔬菜生产与供应的准备工作。其中,各级政府尽快拿出一块资金,扶持和支持菜农和生猪养殖大户等,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CPI破红线。

  总之,对9月份CPI冲破“3”的结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关注,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