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工信部“出招” 软件预装下月起需报备

2013年10月17日 09:03    来源: 南方日报     程鹏

  ■跟踪报道

  最近,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的市场乱象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对此,政府有关部门也终于展开了相关行动。据了解,工信部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生产企业申请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时,应当在申请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统版本、预置应用软件基本配置信息”,并明确手机生产企业在“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在手机中预装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又或者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对于《通知》的出台,饱受不法预装软件之苦的消费者当然高声叫好,但在业内专家的眼中,《通知》的规定虽然明晰,但是否能够起到规范市场的效果则还有待观察。

  生产环节严控是利好

  在本报上期题为《手机预装产业链,黑!》(详见10月10日南方日报B01版)的报道中,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到了不法预装软件“入侵”用户智能手机的几种渠道,其中手机生产厂商正是重要的渠道之一。甚至是运营商定制软件的预装,实际也是通过生产厂商予以执行,因此在理论上,在生产环节对预装软件进行严格管理,对于消除预装软件对用户造成的不良使用体验以及经济损失风险无疑是一件好事情。

  但在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看来,此次《通知》的实施虽然是好事,但是在细节规定上仍然为厂商留有空子。“《通知》提到了的五类不得预装的软件类型,并且要求生产厂商进行提前报备,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并不是所有通过了工信部审核的软件就都是用户喜闻乐见的,对于预装软件的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将选择权彻底交回到用户手中,也就是要明确生产厂商为用户提供可以自由卸载非系统必需的预装软件的权利。”另外,杨群也指出,即将在11月1日施行的《通知》主要解决还只是事前防范的问题,在智能手机从生产厂商处流通到零售渠道商之后的管理则有所疏漏。“在这样的群情况下,不法刷机商仍然有漏洞可钻。”

  流通环节更需严管

  出云咨询分析师刘正昊也告诉本报记者,相对于生产环节的软件预装问题,目前对用户造成更大危害的其实是流通渠道商的非法预装。“其实运营商的定制软件和手机厂商的合作软件预装虽然让用户有点烦,但这些软件大多无毒无害,最多占用一些内置存储空间,或者在运行中占用较多的后台内存、拖慢系统运行速度,一般不会对用户造成直接的经济危害。但渠道预装则不同,因为刷机产业链中有不法SP向渠道商直接按每台付费或者将后期吸费收入进行分成的成熟商业模式,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社会零售渠道预装非法软件对用户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

  刘正昊指出,相对于事前报备,对流通环节的非法刷机预装行为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严厉的管理措施并建立起完善的惩罚机制,“尤其是惩罚方面要够力度,要不然就不会有足够的威慑力。”刘正昊表示,相关的管理措施不仅要对进行非法刷机的零售商追究责任,还应将提供吸费、流氓甚至病毒软件的SP服务企业甚至电信运营商纳入追究责任的范围之中,这样才有可能根绝后患。

  不过他同时也直言,相对于管理手机生产企业,手机零售渠道设计的环节、厂商众多,即使有法可以,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也会遭遇到很多的难题。“所以用户还是应该密切关注手机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并利用目前手机安全软件提供的清除预装软件等功能进行风险防范。”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对进行过Root的手机拒绝提供正常保修,“这其实也是一种对用户权利的侵害,建议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法规对厂商的这种做法叫停,这样起码消费者能够对自己的手机拥有更多的掌控权。”刘正昊称。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