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广东交通卡均未获“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3年10月17日 08:41    来源: 深圳商报     秦兴梅

  深圳通公司作为一家非金融机构开展的超市、便利店小额消费业务尚未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事件昨日经深圳商报披露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支付功能长远看有好处

  市民李先生说,深圳通的支付功能从长远看会给市民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解决商家和市民的零钱归集和结算,可以在多个生活领域如煤气水电、打的停车等方面使用。从“八达通”目前在香港市民中的广泛应用和受欢迎程度来看,仅仅因为深圳通没有获得央行的许可牌照而“叫停”,确实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但是法律法规是硬性的,要么企业整改,要么对条款进行修订和完善,公交类卡取得支付资质需要更智慧的模式去解决。

  一位家长介绍,他们不反对深圳通具有小额支付功能,但希望学生卡和成人卡能加以区分,学生卡要有额度控制,以免学生滥刷卡。

  深圳通消费占总额度1%

  据深圳通公司董事会秘书吕朝晖介绍,截至2013年10月,深圳通累计发卡量近2100万张、手机深圳通90多万张,公交刷卡日均交易量超过600万笔,充值服务网点7000多个,成为市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支付工具。

  深圳市政府2007年实施公交票价优惠政策至今,已累计补贴超过30亿元。随着市民持卡出行使用率不断上升(地面公交乘客刷卡率60%、地铁乘客刷卡率超过75%),深圳通名副其实地成为落实政府优惠政策的载体和平台。面对如此巨大的持卡量和使用率,深圳通的服务亟待走进社区方便市民。深圳通公司从2007年起探索与便利店、超市合作,开展充值、售卡、小额消费服务。

  目前,市民通过这些网点的充值率为30%,仅次于地铁站点60%的充值率,在这些合作商户的消费仅占总额度的1%。因此,这种合作的公益成分居多,更接近于通过充值和小额消费来补贴合作商户以维持社区充值、售卡网点的运营模式。

  广东的交通卡均未获“牌照”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为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订和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开展支付业务必须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即俗称“第三方支付牌照”。深圳通公司积极递交申报材料,但一直未获批准。

  据介绍,深圳通公司申请“牌照”未获批准的原因,除《深圳商报》已披露的深圳通公司股东盈利状况、含有外资民企成分,不排除在广东推行“全省公交一卡通”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只打算给广东公交类支付卡下发一张“牌照”且属意“全省公交一卡通”。因此,深圳通、广州羊城通、珠海通达卡等至今都没有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内50家华润万家便利超市开通羊城通充值及消费应用服务,消费者既可使用现金为羊城通卡充值,亦可使用羊城通卡刷卡消费。既减少排队结账的时间,也免除零钱找赎的烦恼。羊城通公司还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单位合作推出了羊城通联名信用卡。

  已取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卡,发行量突破1300万张。目前可以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使用外,还可用于停车场、电影院、健身体育场馆、超市、便利店、餐饮、书店、百货、药店、自动售卖机的消费,以及医院挂号、加油站加油、公园景点年票系统、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等。

  深圳通暂不拓展新业务

  吕朝晖说,《深圳商报》的报道对“深圳通”如何更好、更规范地服务市民是一次正面推动。深圳通公司会积极做好《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准备工作,包括股权调整、争取国资委等更高层面支持、积极推动“全省公交一卡通”的对接试点工作,力争把“牌照”办下来。深圳通公司承诺以便民利民为目的做好存量支付业务的管理,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的整改要求,不再增加新的支付业务。同时,吁请中国人民银行考虑到公交行业服务市民的特殊性和普遍需财政补贴的现实困难,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申请时的盈利“门槛”。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昨天表示,《深圳商报》采访深入,报道客观。依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到深圳市民的用卡习惯,结合深圳通公司一直在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和认真整改,该行暂允许深圳通公司维持目前的存量业务,但不允许其开展增量业务,如新的合作商户和网点铺设。该行将继续指导、督促深圳通公司尽快完成申报工作。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