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预期、谣言……这些成为资本市场概念炒作不可缺少的元素,10月15日,这些元素又再度协同发挥了作用,造就了A股市场一场国际板概念炒作的好戏。然而,概念炒作终究难以持久,当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晚间发布澄清公告后,市场人士认为,每年要“炒几轮”的国际板后续想象空间实在有限,投资者还需谨慎面对。
然而,对于上海自贸区内境外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事宜,业内专家却表示,在自贸区内建立相关交易平台具有可行性,但前提是管理层必须尽快出台目前尚属空白的离岸市场操作规则。
“变相”国际板被否
10月15日,有媒体曝出,有传闻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在考虑在自贸区设立国际板试验平台一事,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更是回应表示,目前中心成立了自贸区工作小组,正在研究上海金融办给的相关课题,对于未来以何种形式参与自贸区,尚在研究中。
受此消息影响,昨日早盘国际板概念股涨势凶猛。截至收盘,多伦股份、大江股份强势涨停。万业企业上涨6.11%,东睦股份上涨5.01%,耀皮玻璃、世纪星源、珠海中富、陕西金叶等具有国际板概念的股票涨幅均超过3%。
然而,每年都要有几番“被推出”的国际板,似乎借助“自贸区”的东风,仍然难以拨开云雾。10月10日,市场便传闻国际板借道上海自贸区推出,但中午休市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便回应,该所至今既未考虑也未研究利用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目前,国际板的推出仍无时间表。
对于昨日风云再起的“变相”国际板,事件主角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晚间也发布了澄清公告。该公告指出,相关媒体报道严重失实,张云峰从未向记者证实过“已成立工作小组研究自贸区国际板事宜”。
想象空间有限
“国际板概念炒作每年几乎都要来几遍,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实情来看,国际板后续的想象空间并不大。”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孙宏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新股IPO还未重启,监管层不会那么着急地推国际板。
为何看似炒作空间相当有限的国际板概念,依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呢?对此,上海一位市场人士指出,其实9月份的经济数据相比8月份而言并不是特别好,CPI还是高于市场预期,市场不免产生对四季度中后期货币政策由适当放松变为适当收紧的怀疑,在这样的情况下,聪明的市场投资者不太愿意冒险去炒周期股,因此概念题材股便成为资金的入口。
然而,概念题材还要有具体的区分,比如前期的自贸概念,市场的确可以预见未来的赚钱效应,相关个股自然广受追捧。然而,市场人士却认为,国际板在最近的一两年可能都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国际板首先要解决的是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这还需要不少时间的筹备工作。”国内一位券商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自贸区融资平台可实现
尽管“国际板”借道上海自贸区推出被连续否认,但业内专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股权融资平台是可行的,并且也是必要的,这有利于人民币的顺畅流通,有利于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境外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内进行资本融资可以有三个途径:一是上交所和境外交易所进行合作,将两地上市的股票放在自贸区内用人民币进行挂牌交易;二是采取柜台交易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这种方式类似建立股权交易平台,对A股的影响较小;三是提供境外企业发行债券,同样以人民币计价。
“要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一定要让人民币流动起来,让人民币在上海自贸区内可以保值增值,想要借人民币的企业能够找得到融资的渠道。”石建勋表示。
然而,与许多专家所顾虑的相似,石建勋认为要制定这样的交易方式关键是要看谁来制定相关规则。“目前我们在离岸市场的法律制度都是空白的,而这些法律制度的设定涉及到多个部门,金融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而当前最需要加快进程的就是规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