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平安证券接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因在万福生科上市保荐工作中未能勤勉尽责,公司被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同时罚没7665万元收入, 9月24日生效执行,意味着平安投行将在12月24日恢复保荐资格。而平安证券方面昨日表示,公司已进行了两轮改革,努力向交易型投行转变。
万福生科案补偿投资者1.79亿
昨日,平安证券接到证监会正式处罚通知,根据正式处罚决定的签署日是9月24日推算,平安投行将在12月24日恢复保荐资格。平安证券方面表示尊重证监会处罚决定,目前公司队伍稳定,各项业务正常推进,公司投行也在为IPO重启做积极准备。
2011年,由平安证券保荐的万福生科上市,随后被发现其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介入立案调查。今年5月,证监会宣布拟对平安证券给予警告,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两倍的罚款,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三个月。会议同时宣布了对其他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处罚决定。这是自有保荐制度以来,对中介机构最严厉的处罚。
同日,平安证券宣布出资3亿元成立专项基金,先行偿付适格投资者(即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因万福生科虚假陈述而遭受的投资损失。经过2个月运作,专项补偿基金共为超过1.27万的适格投资者作出了补偿,占适格投资者总人数逾95%,补偿金额约1.79亿元,占应补偿总金额逾99.5%。
单靠通道业务吃饭难以为继
早些年,投行竞争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取得通道收益,通过对通道资源的争夺和不断提高通道周转率和利用率,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这种扩张模式过于简单粗放,具有较典型的“包工头”和“生产队”特征。在此过程中,投行从管理者到从业人员都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导向,重视短期实现利益,长期责任意识淡薄。
而随着金融市场化不断深入,投行靠通道业务吃饭的传统也在悄然改变。平安证券投行负责人昨日表示,“在处理投行项目风险的过程中,我们痛定思痛,一直在反思、研究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投行。”
从2011年开始,平安投行在行业内启动了一场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包括推行投行业务模式从“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的转变,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从项目直接挂钩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以及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问责机制的明确和完善等。
“我们力争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平安证券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万福生科事件再一次以惨痛的教训表明,过往的模式再难以为继,转型带来的阵痛终将过去,投行业务的改革和转型之路必须坚决地走下去。”平安证券投行负责人表示。
深化推进投行转型改革
今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推动以客户为中心、从生产线到产业链的交易型投行战略落地,平安投行启动了第二轮改革,延续交易型投行改革方向,分“业务模式定位、组织架构、薪酬考核用人问责、平台建设、产品、综合开拓、内核与质量管理”七个板块,以客户经理制的实施为核心落脚点,进一步深化推进投行转型改革。
这轮改革彻底打破以往以项目为中心、包工头式的“团队长负责制”,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发挥交易驱动作用的“客户经理制”,强化集中化管理下的资源协同与整合。客户经理制下,客户责任落实到人,并围绕客户不同成长周期下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平安投行依托集团强大的综合金融优势,重点推进和深化与平安各渠道特别是银行、信托渠道的综合开拓合作模式,构筑差异化优势。
这轮改革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控体系,从项目立项“入口关”、内核真实性核查“出口关”、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大质控体系建四大模块落实风控优化工作,目前已新增和修订50余项制度、流程、模板,并通过内控管理系统升级与优化,实现质量控制部门对项目全过程、实时的质量监控,切实加强公司对投行风险的实质性把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