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CPI破3%超预期 通胀压力隐现

2013年10月15日 07:0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1%,涨幅创下7个月新高,高于8月0.5个百分点,高于此前平均预期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9月CPI走高不出预料,但突破3%超出市场预期,这说明本轮物价上涨压力可能比预计的更早到来。不过,目前来看,四季度物价问题仍然不大,完成全年低于3.5%的既定目标没有悬念,真正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在明年到来。

  变数

  新涨价因素快速增加

  新涨价因素增加较多,被认为是9月C PI同比涨幅扩大的直接原因。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9月C PI同比涨幅中的新涨价因素为2.3个百分点,比8月份增加了0.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0.8个百分点,比8月份减少了0.3个百分点。由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增减抵消后净增加了0.5个百分点,因此9月的C PI同比涨幅比8月扩大了0.5个百分点。

  从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略高于2003-2012年同月1.1%的平均环比涨幅,影响C PI环比上涨约0 .51个百分点。其中,鲜蛋、鲜菜、鲜果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9%、6.7%、5.4%和2.2%,合计影响C P I环比上涨约0 .4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个百分点。其中,服 装 价 格 因 换 季 影 响 环 比 上 涨1.2%;汽油、柴油价格因价格调整环比分别上涨2.8%和2.9%;旅游价格环比上涨2.8%。

  食品价格仍是物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9月C PI变化的原因仍然在于近期农产品价格升高。从当月的情况看,四个主要因素推升了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是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消费需求拉动物价上升。二是今年夏天许多地区极端天气的影响依然存在,近期南方地区的台风又导致蔬菜、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成本增加。三是“猪周期”到来,猪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9月的猪肉价格分别上涨6%、5.9%,均影响CPI总水平0.18个百分点。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猪肉和禽蛋的价格延续了从6月以来小幅攀升的趋势。四是9月蔬菜价格环比大幅回升。

  非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则出乎预料,成为实际数据超预期的主要原因。“9月C PI同比增长3.1%,超出我们预期,超预期来自非食品价格的增长。预计10月C PI增长3.3%。”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薛鹤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这被普遍认为和“两节”的来临有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受9月中秋、国庆双节因素推动,9月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也明显抬升,环比涨幅分别为1 .2%、1 .0%和0.3%。双节期间居民商场采购、外出旅游需求短期内的集中释放,推动了非食品价格环比的普遍抬升。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看来,这还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有关。他说,中国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实行刺激经济的系列政策,到今年9月政策已经实施了14个月,于是在物价上看到了反应,这是正常的。

  警惕

  通胀压力卷土重来

  展望未来的物价走势,胡迟认为,10月以后的C PI涨幅还会有所扩大。原因有三:一是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凉,蔬菜、鸡蛋等农产品的价格会继续上涨,特别是在“猪周期”的作用下,猪肉价格还会持续上涨,预计可能会延续到2014年上半年。二是天气变凉后,衣服类产品的价格会季节性上升,这也会影响C PI的涨幅。三是经济企稳回升、油价上调等也将对CPI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7月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曾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目前来看,“上限”压力很可能早于预期到来。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说,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应该能很轻松地达到7.5%的增 长 目 标 ,但 是C P I可 能 会 逼 近3.5%警戒线。同时,房价同比涨幅有可能达到9%。从6月末起,宏观调控部门就开始通过增加铁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税以及保证不收紧货币来刺激经济。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削减促增长的手段,并逐步转向一个更加中性的立场,因为C PI已涨至3.0%-3.5%的区间。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表示,9月C PI达到3.1%,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值,表明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所上升。在过去的两个月,CPI环比分别上升0.8%和0.5%,这也明显高于今年1-7月大约0.1%的平均水平。因此,全年的通胀预测上调至2.7%。

  金银岛分析师刘亚洁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今年通货膨胀问题无忧的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从目前看还不能排除年内出现月度C PI同比增幅接近甚至达到3.5%的可能。而这将导致政府提出的防‘上限’问题更早纳入宏观调控的考虑范畴。”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然而,这一压力更可能在2014年到来,四季度物价问题仍然不大。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2013年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首先,2013年翘尾因素约为1%,比2012年低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减小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3年C PI同比涨幅。其次,从新涨价因素看,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物价在基本面上还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第三,从货币供给上看,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政策以及监管层加强对流动性管理政策下,管住货币已经成为基本政策取向。据他预测,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同比上涨2.6%。

  胡迟表示,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预计会大于上半年,但今年我国通胀压力不大,将继续保持目前的温和态势。全年CPI水平预计在3%左右,完 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所 设 立 的 低 于3.5%目标没有悬念。

  对策

  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由于物价涨势扩大,此前市场希望的货币放松很可能落空。刘利刚表示,由于通胀压力开始上升,中国央行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目前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年内不会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此前,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既不会放松银根,也不会收紧银根,同时对完成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保持信心。

  刘亚洁也说,9月C P I有所反弹。由于当前经济企稳回升,后期价格上涨压力仍在,预计整个四季度物价涨幅将继续扩大。不过由于今年上半年以来C PI处于相对低位,且当前经济回升力度温和,预计全年走势可控。基于此,货币政策年内维持稳健中性。

  中国社科院14日发布的报告则建议,201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发挥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货币,盘活货币信贷存量,引导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密切防范金融风险。

  李雪松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按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总体要求,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在管住货币的同时,要着力搞活金融。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