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国内尚无基金清盘,但ETF已进入二级市场流动性差——投资者赎回——规模缩水——流动性更差的恶性循环。
今年来份额缩水最大的10只ETF
ETF简称 10月11日基金份额 去年底基金份额 变化比例
(亿份) (亿份)
易方达深证100ETF 228.9983 335.6183 -31.77%
嘉实沪深300ETF 118.0001 163.0271 -27.62%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61.6400 93.8029 -34.29%
华夏中小板ETF 6.2187 21.5683 -71.17%
交银180治理ETF 34.7800 45.8352 -24.12%
南方深成ETF 26.9335 37.3465 -27.88%
嘉实深证基本面120ETF 3.3991 6.3191 -46.21%
大成深证成长40ETF 16.7364 19.6164 -14.68%
180等权ETF 1.2400 4.0946 -69.72%
华夏恒生ETF 1.8556 4.3956 -57.79%
创新没有为基金公司带来惊喜,无论是黄金ETF、美股ETF还是债券ETF,不仅首发规模低,上市后一样遭遇份额大幅缩水。
今年来缩水比例最高的10只ETF
ETF简称 10月11日基金份额 去年底基金份额 变化比例
(亿份) (亿份)
诺安中小板等权ETF 0.1931 2.5331 -92.38%
华夏中小板ETF 6.2187 21.5683 -71.17%
嘉实中创400ETF 0.7656 2.5956 -70.50%
大成500沪市ETF 0.2700 0.9006 -70.02%
景顺长城180等权ETF 1.2400 4.0946 -69.72%
招商深证TMT50ETF 0.4402 1.0977 -59.90%
易方达恒生H股ETF 1.5000 3.7202 -59.68%
华夏恒生ETF 1.8556 4.3956 -57.79%
银华上证50等权重ETF 0.7000 1.6392 -57.30%
上证商品ETF 2.6000 5.0273 -48.28%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独立咨询机构ETFGI的研究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球共有145只ETF与交易所交易产品()关闭,超过去年同期104只的水平。其中,欧洲关闭的ETF与ETP总数达到71只,美国43只,亚太12只,加拿大11只,中东和非洲8只。
而国内ETF似乎正在步海外ETF清盘后尘。截至10月11日,在77只已成立ETF中,23只跌破2亿元成立规模,还有ETF跌破5000万元的警戒线;49只今年之前成立的ETF中,44只今年来份额缩水,缩水比例在30%以上的达到18只。
有海外专业媒体认为,欧洲大量ETF关闭,主要原因在于产品跟踪指数重复率高;资产管理规模太小,达不到盈利水平;创新不足,对投资者失去吸引力。
而国内ETF在发展热潮之下,也逐步显露出和欧洲市场类似的问题,面临着清盘、赎回和如何创新三大危机。
规模小盈利难
多只ETF现清盘危机
虽然国内目前尚无基金清盘,但是对于ETF来说,已进入二级市场流动性差——投资者赎回——规模缩水——流动性更差的恶性循环。这样循环的结果是,基金公司管理ETF将很难盈利,最终可能不得不面临清盘的命运。
到底现在国内ETF的规模有多小?最新的数据是,截至10月11日,在77只已成立ETF中,有多达59只净值规模不足10亿元,占比达76.62%。其中又有45只规模不足5亿元,特别是有23只ETF跌破2亿元的成立规模。目前绝大多数ETF的管理费率为0.5%,这意味着,这些ETF一年仅能取得不到100万元的管理费收入,如果剔除掉支付给渠道的尾随佣金、基金经理的报酬以及必要的系统支持费用,管理一只不足2亿元的ETF很可能要亏损。
“ETF看似简单,其实运作费用和风险挺高。”深圳一位ETF基金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说,ETF今年就发生了换购门、套利门等多次风险事件,造成的影响也极其恶劣。ETF基金经理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制作申购赎回清单,而且多数要在晚上进行,发生了各种风险事件之后,基金经理在制作申购赎回清单时更加小心翼翼,生怕设置不当让套利者钻了空子,由于每天都有不少上市公司停牌复牌或者重大事项发布,这些都给ETF运作带来很大风险点。
实际上,在遭遇大幅赎回之后,已经有11只ETF净值规模跌破1亿元大关,其中诺安中小板等权ETF、大成500沪市ETF和国泰黄金ETF更是跌破5000万元的警戒线,分别只有2313万元、3450万元和4116万元,如果不能有效吸引新资金申购提升规模,这些ETF的前景难料。由于当前基金业迷你基金大量存在,一旦有关基金清盘的规则明晰化,不排除这些ETF率先走上清盘之路。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ETF规模之所以上不去,除了市场环境不佳之外,基金管理人自身也难辞其咎。近年来,不少公司看到别人发行ETF取得了成功,都一窝蜂地发ETF,选择的标的指数要么严重脱离市场主流,要么缺乏投资价值,无法吸引到投资者的兴趣。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大量小规模低效率的ETF关闭,有利于释放资源、压缩费率,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年内逾六成ETF
份额缩水超20%
今年以来,资金持续从ETF市场上流出,绝大多数ETF都遭遇了持续的净赎回,赎回时间之长、比例之高和规模之大都是历年所没有出现的。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份额显示,截至10月11日,49只今年之前成立的ETF中有多达44只今年以来份额缩水,其中有30只缩水比例在20%以上,缩水比例在30%以上的也达到18只。
在所有ETF中,以诺安中小板等权ETF的缩水比例最大。该ETF去年底规模为2.53亿份,到今年10月11日,份额只剩下0.19亿份,缩水比例高达92.38%。华夏中小板ETF、嘉实中创400ETF和大成500沪市ETF净赎回比例也分别高达71.17%、70.5%和70.02%。景顺长城180等权ETF、招商深证TMT50ETF、易方达恒生H股ETF、华夏恒生ETF和银华上证50等权ETF份额也都遭遇腰斩。
而在5只份额增长的ETF中,只有2只基金的来自于自然申购。
华安上证18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规模增长最大。依靠中央汇金公司在二季度的申购,华安上证180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93.87亿份,不过,如果扣除掉汇金公司高达144.78亿份的持仓,华安上证180ETF实际上份额缩水了51亿份,自然缩水比例在30%以上;同样,依靠中央汇金26.22亿份的申购,华夏上证50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了25.04亿份,如果没有汇金增持,该ETF将呈现小幅赎回态势。
而华夏沪深300ETF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其联接基金的申购,同样不是来源于自然申购。
只有易方达创业板ETF和国泰上证180金融ETF今年以来实现自然增长,但由于这两只ETF规模较小,带来的ETF增量规模也较小。
可以看出,今年绝大多数ETF份额缩水,而且缩水比例多较高。从绝对缩水额看,大型ETF成为重灾区。易方达深证100ETF去年底规模达到335.62亿份,但截至10月11日,只剩下229亿份,今年以来累计缩水达106.62亿份,成为缩水份额最大的ETF;嘉实沪深300ETF紧随其后,年内缩水达45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也缩水了32亿份;华夏中小板ETF、交银上证180治理ETF和南方深成ETF份额缩水均超过10亿份。
分析人士认为,ETF跟踪标的多数为蓝筹指数,而今年以来蓝筹股表现不佳,资金纷纷流出追求高收益品种,是ETF遭遇持续净赎回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ETF风格单一、结构失衡的问题。
创新之路多坎坷
创新ETF接连遇冷
除了资金持续流出,基金公司原本寄予厚望的创新也没有为他们带来惊喜。无论是已经推出的黄金ETF、美股ETF还是债券ETF,不仅首发规模低,而且上市后和其他ETF一样遭遇份额大幅缩水的窘境。基金公司ETF创新面临考验。
3月初,国泰基金发行成立业内首只债券ETF——上证5年期国债ETF,首发规模54.24亿元;然而4月份,国泰基金发行成立首只美股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尽管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但该ETF却只卖出了2.67亿元,创新ETF在一级市场开始真正遇冷。
随后,嘉实、博时等公司发行的债券ETF也没有太好的表现。
6月下旬到7月份,被认为最具革命性意义的黄金ETF发行,但由于黄金价格暴跌,两只ETF同样没能取得预期中的战绩,分别募资12.08亿和4.08亿元。
创新ETF一级市场接连遇冷,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不仅如此,在这些创新ETF上市后,同样受到冷遇,份额持续缩水,交投清淡。
更令基金公司感到煎熬的是,一度热火朝天上报的杠杆ETF和多空ETF迟迟没能得到批准,并且即使获得批文,上市后的前景也未可知。早在3月18日,汇添富率先上报的沪深300指数反向1倍、正向2倍和反向2倍3只ETF获得证监会受理,成为首家上报反向ETF和杠杆ETF的公司,8月15日证监会给出了第一次反馈意见,但截至目前,汇添富尚未提交反馈材料。3月28日,大成基金上报的沪深300指数多空分级ETF获得证监会受理,8月22日证监会给出反馈意见后,大成基金尚没有提交反馈材料。
在汇添富基金和大成基金之后,又有易方达基金、申万菱信和华泰柏瑞上报杠杆ETF,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和华泰柏瑞上报多空分级ETF,但大多数都遭遇了和首批申报者类似的境况。
也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即使多空ETF和杠杆ETF这类带有对赌性质的创新产品获批,但由于其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小众产品,未来市场前景并不明朗。根据海通证券的报告,在全球ETF市场上,反向和杠杆ETF均属于另类投资,这类ETF不是市场主流,规模仅在1%左右。因此,对于寄望依靠创新ETF突围的基金公司,并不容易。而如果没有创新,普通ETF又遭遇持续赎回,那整个ETF的规模将不断萎缩,这是管理层和基金公司都不愿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