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航空业展开腾飞之翼

2013年10月11日 07: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瑾 苏民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中航工业、空客、波音等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悉数亮相。展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多个机型博得喝彩,国外厂商对“中国制造”与中国市场的关注也成为一大亮点。近年来,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今年,中国民航局逐步放开航空公司的筹建许可,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进入市场,航空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航空的国际视野

  自1983年首届北京航展开始,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向国际集中展示自身发展成果,并逐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多年前,我国航空工业的研制生产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自1983年首届北京航展开始,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向国际集中展示自身发展成果,并逐步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北京航展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已形成包括军机、民机、直升机、通用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全系列航空产品体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近日发布未来20年中国民用飞机市场的最新预测——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7.8%,货邮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10%。到2032年末,中国民用飞机的机队规模将达到6691架,是2012年机队规模的3.4倍;其中客机5893架,货机798架。未来机队仍将以单通道干线飞机为主,但宽体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比例会增加。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都将有利于航空运输持续发展;但是,飞行员短缺、机场和航路拥挤、高铁竞争等因素也将在一段时间内给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国外航空公司正在加大对中国二线城市市场的培育力度。为应对当前形势,大型航空公司开始探索低成本航空的运营模式。为促进支线航空发展,中国民航局继续对支线机场和支线航空提供补贴。在航空货运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航空快递业务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民营快递公司正在加快筹建货运航空公司的步伐。

  社会公共服务重任在肩

  如今,中国直升机产业已经初步构建完整的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谱系,国产直升机完全有能力承担起社会公共服务的重任

  在此次北京航展上,中航工业AC系列民用直升机悉数亮相。AC311公务型直升机、AC312医疗救护型直升机、AC313公务运输型机舱段和AC352VIP模型在馆内静态展示。在此前举办的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直博会)上,AC311、AC312、AC313参加飞行表演,突出演示了国产直升机的应用功能。直博会现场累计签售直升机超过100架,国产飞机成为最大赢家。

  在航展飞行表演中,AC313直升机稳稳吊起一辆数吨重的事故车辆。AC313直升机是我国首款大型民用直升机,也是世界首架取得海拔4500米地区A类型号合格证的民用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飞行区域覆盖全国。

  2011年,AC313直升机成功飞越海拔8000米高度,刷新了世界直升机高原飞行纪录,展现了我国自主研制大型民用直升机的优越性能。作为我国第一种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直升机完全按照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使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下半年,AC313直升机将完成所有适航试飞项目,并投入商业化运营。

  如今,中国直升机产业已经初步构建完整的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较为完整的产品谱系,累计交付数量达1000余架,充分证明了国产直升机完全有能力承担起社会公共服务的重任。

  统筹规划谨防一哄而起

  目前,我国航空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既要发挥集群优势,同时也要防止蜂拥而上

  在航空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各地的通用航空基地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

  9月24日,江苏南通通州湾空港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当天,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中国低空飞行俱乐部等一批知名航空企业俱乐部与滨海园区现场签约,开展战略合作。

  10月5日,穆勒航空投资集团确定在武汉汉南投资30亿元,建设集展示体验、交易服务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基地平台。

  同期,起步较早的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在北京航展期间也有新动作。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立源介绍说,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新西兰太平洋航空航天有限公司在北京航展期间签署了合资合作生产P750单发多用途涡桨飞机合作意向书,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基地将通过与国内外通航产业先进企业的合资合作,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形成以公务机运营枢纽、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维修基地等为标志的通航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航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规划,防止蜂拥而上。”黄立源表示,首先,不要过于看重制造业,我国航空技术还比较薄弱,在引进过程中要慎重选择,看稳市场才去做;其次,不是所有的机型都适合搞制造,有些用户量本身就很小,不能盲目引进。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