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1万元存5年定期,当时年利率达5.85%,到期利息大约是2925元。但如今,到手的收益却只有1260.62元,这便是摆在市民邵先生面前的现实。他惊呼存单变保单“坑”了自己70多岁的老爹,呼吁让更多人看清所谓收益堪比定存的保险理财产品的真面目。
邵先生日前投诉称,其父亲2008年5月在某国有银行网点欲将1万元存成1年定期。因彼时股市在高位,银行定存利率不低,5年期定存有5.85%,1年期定存利率也高达4.14%。但在营业员一番劝说下,最终购买了一款5年期的保险,并得到了“息比你存定期的还要高,到时候还能分红”的保证。
今年5月份,产品到期后,他的父亲到该银行兑现,除了拿回1万元本金外,只获得了1170.88元的收益。“原以为银行结算错了,或是还有些利息没有到账,过了十几天又去银行问,回复说7月份会到。但等到7月份,又只打来了89.74元。”邵先生称,按2008年定期的利率计算,光利息就有2600多元,那还有分红呢?想想觉得不对,要求营业员解释一下,这1260.62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你这事情当初不是我办理的,我不知道”。
其实,邵先生父亲的遭遇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多位市民投诉反映称,其2008年前后在银行网点购买的5年期保险产品如今到了兑付阶段。但在兑取时,却普遍发现收益远没有当初银行承诺的“比定存利率还高”,很多人拿到的收益甚至还不及5年期定期存款利息的一半。
记者了解到,2003年前后保险公司销售的10年期分红险,以及2008年销售的5年期分红险当前陆续进入满期兑付阶段。但事实上,所谓的分红,只有当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结果优于产品定价假设,才会分红。红利分配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成果。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分红水平并不能和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直接比较。
星城理财师提醒,分红险更适合收入稳定的人群,老人和儿童不适合购买分红险。由于大多数分红险对投保人没有限制,但对保险受益人却有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譬如7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能作为受益人。从投保原则上说,家庭保险首先要保的就是主要收入创造者,防止因其伤病亡而中断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