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长假里那些“坑爹”的事儿

2013年10月10日 07:4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1万人冒雨观看天安门升旗、故宫半日涌入超8万名游客、香格里拉游客被骂“滚蛋”……自“五一”长假被取消后,“十一”黄金周已成为国民出游首选的公共假期。不过,原本应该是闲适惬意的出游,往往都甩不掉拥堵的交通、高昂的票价、人满为患的景区、还有避无可避的消费陷阱……

  网民“胡狼”说:“敢去热门景区的人都是壮士”。当集中休假还无法改变时,出门旅游就成了遭罪的代名词,且看看“壮士”们那些“坑爹”的度假经历。

  在路上:有的堵着,有的步行,有的选黑车 

  网友“火部落单车咖啡”在微博上调侃,“十一假期归来的孩子们发现,单位或者家也许就在转角处,可是,四个轮子的速度却敌不过‘11路’。放不放假,出不出去旅游,堵车都是逃不掉的存在。你出,或者不出门,堵车就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馨(化名)今年“十一”回了趟老家河南,在回北京的路上被堵16小时,平均半小时行驶10~20公里。

  提前料到高速拥堵,她和老公“全副武装”,“我准备了iPad、各种零食、饮料、枕头、被子、拖鞋,就差穿睡衣了”。从河南回北京,正常情况下只需8小时,可李馨“8点出发,夜里12点才到”。

  李馨说,堵车的时候,有下车聊天的,有嗑瓜子的,而最令她惊讶的是,“第一次看到竟有人在高速上搭帐篷。”她说,“下次我也要带个帐篷,还要带上小锅炉,在帐篷里做饭!”

  不仅高速路堵车,在服务区上厕所也“堵车”。李馨说,她在厕所外边整整“徘徊”了5分多钟,就是挤不进去。对此,她表示很无奈,说“上个厕所是进也难,出也难”,在清洁工人开始维持秩序之后,自己才挤进去。

  另一个重灾区是高速路上有限的加油站。虽然加油站近在眼前,可前面却是漫漫“车海”,“我们路过了两三个加油站,才加上油,还排了20多分钟的队”。

  晚上9时半,已超出预计堵车时间,她和老公饿得前胸贴后背,车辆仍是一动不动。于是她们锁上车门,顺着国道往下走,想找吃饭的地方,“当我们看到‘KFC’的标志后,简直两眼放光,立马冲了进去”。

  不仅是在高速路上,一些热门景区的周边交通,也会产生连带问题。

  10月1日,北京的徐先生一家去了杭州的西湖风景区。

  “人多就不必说了,最受不了的是,从景区回不了宾馆。”徐先生至今想起那天的“暴走”,都觉得“小腿疼”。

  “我们从郭庄出来,大概是五点左右”,徐先生说,路边就是公交车站,但每一辆车都挤得满满的,“车门勉强能关得上”。

  这种情况下,推着婴儿车的徐先生决定打车。只是,空车可遇不可求,有的司机说要交班,还拒载。徐先生边走边拦车,40多分钟愣是一辆车都没拦到。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步行,“靠手机上的GPS”,从天亮走到天黑,1个半小时后,总算回到了宾馆。

  “累瘫了,”徐先生心有余悸,“明知是人流密集的假期,为什么不能多增加一些临时公交车,方便游客呢?”

  另一位选择去江苏古镇周庄旅游的杜小姐,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10月3日,浙江杭州的杜小姐和家人开车去周庄,“距离古镇还有好一段距离,就不让往里开了,停车场是一所小学临时改的”。

  “等我们往古镇走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车还能往里开。”杜小姐说,自己也搞不明白,一家人走了20多分钟,才找到入口。19时左右,杜小姐一家走出景区,“免费的接送班车已经没了”。

  “我们也不认路,只能找路边的黑车。”杜小姐说,第一个司机要30元,不还价;再往前走,第二个司机开口20元,“没商量”。

  虽然是“黑车”,但杜小姐想来还觉得庆幸,“路越走越黑,越走越偏,真要自己走,还不知道找到几点呢。”

  在景区:不怕人多,就怕被留下 

  10月2日下午3时许,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有报道称,游客被堵3小时,但九寨沟景区却还在对外放人,最终导致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

  不过,游客跟管理部门总是各有视角。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营销处处长罗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该景区从未发生游客滞留的情况,九寨沟景区游客量并未超过四川省旅游局公布的九寨沟景区日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

  罗斌的解释是,下午1点后,就基本没有游客入园。但中午时段游客比较密集,公交车站点间距离比较远,部分游客可能由于没有赶上公交车,逗留时间过长,情绪激动,将道路堵住,导致整个交通线路瘫痪,拥堵数公里长。

  全国假日办公告显示,从3日下午开始,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问题,接到游客投诉反映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等景区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

  10月3日,王女士就在贵州省梵净山与“滞留”擦肩而过。

  “我们就是担心人多,早上7点多就到景区了。”王女士说,因为到的早,排队的人还“可以接受”。

  接着,王女士和朋友们等了五六分钟,坐上了观光车,20多分钟后,再坐缆车到山顶。13时30分左右,他们往山下返,但等了40多分钟,才上了观光车。

  “大家都不耐烦了,时间太长了。”她说,人多车少,承载能力有限。原本进山的车只能坐20多人,虽然长假期间增加了大巴车,但山路很窄,还在下阵雨,会车的时候,司机都要减速,互相提醒注意安全。

  直到下山以后,王女士才发现,原来自己很幸运。“那时候,入口处等着坐车进山的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龙”,她听住在同一家宾馆的人说,有的人等下山的车,等了两个多小时,“还有的从早上7点多进山,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到宾馆”。

  10月4日,贵州省铜仁市假日办提示,梵净山核心景区连续第三日达到接待的最大承载量。当天10时30分,梵净山景区游客接待已饱和,暂时停止售票。

  有学者表示,在短期内“中国式休假”制度难以改观的情况下,节假日集中爆发的游客需求与有限的热门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在消费:有的被胁迫,有的被挖坑 

  当然,旅途中,“消费”一直都是关键词,而遭遇乱收费、强制消费的陷阱,也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刘小姐和朋友们在青海包车旅游时,当地的导游王平(化名)提醒说,踏入草坪需谨慎。“草皮也是要钱的。每片草坪都有人家,有的草坪边上有人看守,有的没有,就要小心了”。

  王平告诉他们,“如果不小心踩到或者开车进入草坪,那就完了。当地居民会说你轧坏了我的草皮,要高价的赔偿金。”

  今年,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发生在云南香格里拉。当时,工作人员要求游客每人必须交费参加藏民家访自费旅游项目,甚至还进行言语威胁,声称“不交钱就把刀架脖子上”。

  不过,对更多的游客来说,经历的还是一些“不经意”就会产生的支出。

  浙江绍兴徐童(化名)女士去游览鲁迅故居时,被告知有两种票,“一种是免费票,排队的人很多,一种是高价票,50元左右一个人,可以立即进入故居。”

  北京王奇(化名)去山西五台山时发现,寺庙不让自己带香进去,“如果自己带的话,只能在外面烧,只有买庙里的香,才能在殿内烧。”而一炷香最便宜的10元,最贵的可高达1000元以上。

  在青海塔尔寺景区,杨女士看到很多当地人戴着帽子、系着袖标,“还以为他们是在指挥交通,到停车时才发现,原来每个人分管一片停车位,都是来收停车费的,不过没有发票、收据”。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