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首创期货:期金空仓者建议观望

2013年10月08日 08: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对于近期的市场走势,我们认为,市场震荡走势仍会延续,但从盘面来看,近期存在改变震荡格局的风险。近期市场特征来看,反弹过程中,遇到重要的阻力位置,快速回调的风险仍在存在;而在下跌过程中,回撤到一些支撑位置,市场会出现缓慢的反弹。这更多是市场在没有方向指引的情况下,出现的“等待”状态。但从近期走势来看,短期反弹的走势可能会在美国政府和债务问题面前得到适当的强化;随后需留意,就像9月美联储会议前的市场一样,“买预期,卖现实”的风险仍需警惕,将很可能在美国政府问题和债务问题得到改善前重回跌势。短期的反弹机会仍然存在主要问题在于市场对美国政府停摆和债务谈判的警报尚未接触,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市场对相应问题的不确定性出现避险性买盘。受到前述事件的支撑,日线反弹的概率大于大幅下跌的风险

逻辑观点:黄金回升至1331-1337美元的机会是存在的,白银存在回升至22.50-22.80的机会。换言之,在10月17日美国举债上限最后期限和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前,市场偏多的氛围仍然存在。

[早盘视点-政策资讯]

1、如不能在美国财政部现金耗尽的10月17日以前调高债务上限,美国短期国债可能在17日左右发生技术性违约。

2、世界银行报告下调了大部分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短期增长前景有改善,决定性经济转型未出现,称中国增长放缓和商品价格下跌已伤害印尼等东亚国家的出口与投资,亚洲经济体应为美联储未来减少刺激做准备。

3、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周日称,众议院不会在没有附件条件的情况下通过预算法案,而奥巴马也寸步不让。

4、美联储(FED)周一(10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信贷增幅高于预期,但信用卡使用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和近期消费者支出温和的走势一致。美联储数据显示,8月消费者信贷增加136.3亿美元,至3.04万亿美元。

首创早评——玉米

国际玉米市场方面,节假期间外盘玉米累计跌幅0.97%,玉米前低445一线跌破之后出现破低反涨态势,因市场传闻中国购入80-90万吨玉米,于2014年初装运。国内市场方面,9月末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整体稳定,个别地区小涨。因本地养殖企业需要为节日期间小幅度备货,提振部分出库玉米价格。但市场也基本多有共识,因新粮即将上市,当前上涨行情没有代表性。今年东北玉米存在丰收概率,尤其吉林、辽宁传统旱地受到今年雨水偏大滋润,上涨良好,但黑龙江垦区普遍存在容重偏低且绝收现象,区域生长情况参差不齐。大连玉米1401合约整体来看仍旧运行于前方交易密集区之中,均线体系在上方形成压制,走势疲弱。

逻辑观点:下有国储收购价格支撑,上有消费不振压制,区间震荡行情中追随市场热点,暂无趋势,小波段或短线思路。(研发中心:刘小英)

金属

国庆假期间,LME基本金属因缺乏中国市场的参与,大多维持区间震荡。昨晚,三个月期铜清淡交投中收 于7238.5美元/吨,微跌0.18%。节间美国财政僵局导致政府关门一星期,市场关注的本月非农数据未能按时公布。 不过政府的停摆让市场预期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有更大的理由继续维持下去,美元走软,贵金属止跌反弹。基本面消 息,日本泛太平洋铜业计划增加铜产量以迎合复苏的国内需求以及对中国及东南亚的出口需求。其他金属,ILZSG数 据显示铅市供应预计将出现五年内首度不足,锌今年过剩12万吨。印尼9月精炼锡出口滑至785.99吨,为2007年初以 来最低。同样由于美国政府停摆,上周CFTC数据未能公布,资金动向不够明朗,不过节前非商业性持仓为多加空减 态势。库存方面,LME铜库存减少2,500吨,至523,425吨;上期所则维持在151,124吨,小幅增加130万吨。上海电解 铜现货报价贴水120-升水5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52550-5263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52650-52800元/吨。

逻辑观点:节前沪铜1312合约早间在5.25万整理后,午后开盘加速上扬,强势收涨于52800元。节日间伦铜横盘 震荡,但美元的弱师行情或将延续一段时间。另外鉴于沪铜站稳于52500元之上,操作上,可背靠5.25万持有多单。

国庆期间,美国国会两院没有就新预算案达成一致,政府部分部门关闭。受此影响,美股延续回落,标 普下跌至1676.12点,跌0.85%。政府停摆使市场预测美联储刺激政策一段时间内将会维持,美元偏弱震荡至79.905 ,纽约金则上涨至1325.1。国际原油因热带风暴影响止跌震荡收103.03。因缺乏中国市场的参与,基本金属大多维 持区间震荡,期铜周一微跌0.18%至7238.5点,铝微涨0.61%至1853点。糖升至六个半月高点至18.63;期棉周一大幅 下跌3.16至84.02。豆技术反弹至1295.2,玉米亦上涨至449.2。

螺纹

10月1日,中国统计局及物流与采购协会联合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其中9月份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9.2%,较8月回落4.2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月回升之后,再度回落至50%的荣枯线以下。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9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环比9月上旬上涨了0.66%?同期,重点钢企粗钢日产量环比增幅更大,创下历史新高?9月份整体高炉开工率环比8月有所回升,同比去年9月增速也较为明显。节日期间,唐山钢坯较节前累计降20元/吨,现出厂价格为3020元/吨。国庆期间没有出现重大刺激消息,市场心态低迷,对四季度价格相对谨慎。预计今日延续节前走势。

焦炭和焦煤

进入四季度,随着北方地区气温降低,钢厂开始陆续冬储,有利于支撑焦炭和焦煤的需求,另一方面,钢价疲软导致焦炭和焦煤价格上行艰难。在煤市尚未得到全面回暖的情况下,煤矿表示复工压力太大,因此整体上的供应量仍未得到明显的释放。如果节后下游企业积极补库,焦煤现货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在信息进一步明朗前,焦炭和焦煤近期仍将维持震荡格局。

国债期货:

经济弱复苏,宜防守性做空!

国庆长假期间,外围市场出现了不小的变化。美国的一系列变化可能影响到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而欧洲的一些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体出现了较好的复苏景象。再结合中国的数据,长假前以及期间经济数据有好有坏。这似乎说明整个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均处于弱复苏状态中。

经济的弱复苏状态的典型表现就是经济数据的时好时坏。假如经济弱复苏是增长波和衰退波的结合,增长波呈现振幅扩大的波动,衰退波呈现振幅缩小的波动的话,在衰退波呈现较强的状态的时候则应该采用相对较为弱势的防守性交易策略。

美债市场收益率继9月5日大幅回落至9月25日的水平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国内各期限质押式回购融资成本仍然维持在4%的水平以上,另本周及下周又将有大量资金回笼压力。国内股指期货继前期回落已将至2300-2350一线水平。虽然外围市场和国内数据显示弱复苏“弱”市或支撑债券市场价格,但前期一直强调的支持利率大幅走低的理由尚不充分,坚持弱复苏观点!

交易策略上前文已经提到弱复苏“弱”市的防守性策略和弱复苏“复苏”市的进攻性策略。短期5-7-10型收益率曲线仍处于重构之中,可继续采取前期强调的收益率曲线策略降低交易风险。94.5元上方空,前期高点94.614元上方止损,目标价位94.1-94.3元。

股指期货

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预算谈判僵局没有出现任何缓解迹象,欧股周一跌0.23%,道指跌0.9%.国内方面,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12位经济体领导人在峰会上发表演讲。表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节日期间外盘股市相对弱势,特别是欧美股市受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影响,持续走弱,但幅度有限,对亚太股市构成一定负面影响。今天是长假后第一天,料交投不甚活跃,上证指数或仍维持小幅震荡走势,短期上证2150有一定支撑,但总体下行趋势并未得到扭转,十月需特别关注地方债审计结果。操作上,2250一线的趋势空单可继续持有,未参与的投资者,暂时观望。

甲醇

节日期间甲醇市场整体以稳定为主,预 计节后部分企业补库市场或小幅推涨,但随着高速路段 运输恢复正常,西北货到华北、华中、 山东等地的运费 或将有所下降,因此不排除后期有下滑的可能。目前江 苏港口甲醇报价稀少,太仓主流报价3400-3450元/吨, 江阴主流报价3380-3400元/吨,南通参主流报价3420- 3450元/吨,市场询盘较少,整体交投清淡。节前最后一 个交易日甲醇期货价格大幅下跌,期现价差扩大,后期 关注现货价格能否维持较高水平,若现货价格能够维持 稳定,期价大幅下跌后仍有上涨的潜力。操作上,保持 震荡思维,短线交易为主。

玻璃

9月30日,中国玻璃综合指数1142.69(+1.09),中国玻璃价格指数1132.72(+1.06),中国玻璃市场信心指数(+1.19)。玻璃现货市场整体平稳为主,市场需求较好,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产销平衡。由于9月中上旬涨价幅度过大,近期生产企业价格趋于平缓,待市场需求增量时,再有所动作。目前华东地区,江苏华尔润5mm浮法玻璃出厂价报1624元/吨;华北地区,河北安全5mm浮法玻璃出厂价报1312元/吨。宏观面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连续第3个月上升,8月为51.0,但低于预计值51.6 ,表明经济上升动力不强,经济增长总体将呈现平稳走势。10月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预计将会结束,政府如何处置数额巨大的债务将是市场的热点。玻璃主力1401合约下方考验1300关口支撑,因距离交割尚早,现货对期价难有支撑,期现倒挂格局仍将延续;从主力持仓看,空头仍占据优势,短期关注杀跌动能在节后是否仍会延续,操作上,长假后第一天短线参与为主,不建议盲目追空。


(责任编辑: 张海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