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云南省引进利用外资的规模迅速增长。据统计,自1984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云南以来,云南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00户,利用外资规模突破100亿美元。在外商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在云南的生存状况如何?不久前,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报告出炉,通过对2012年度云南1231户参检外资企业出资、税收、经营、就业等数据综合分析,勾勒出在滇外资企业的基本生存状况,也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服务引导企业揭示了方向。
指标的共性与个性
在考核外资企业经营状况的9项指标中,与2011年年检情况比较,参检企业的投资总额、实收资本、营业收入3项指标值有一定程度增长,而实际出资额、纳税总额、利润总额、净利润、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6项指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
“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云南外资企业经营状况的9项指标出现3增6减的现象与全国总体形势基本一致。”云南省商务厅外资处相关人士分析说。在参检的外资企业中,亏损企业超过半数。除了共性因素外,对于在滇外资企业来说,还存在着落地难、用地贵,企业升级改造创新进展缓慢,应变能力不足,缺乏高利润产品和业态竞争力等现实情况。一些新设企业,由于组成方式和情况复杂,资金未按时到位,或投资者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经营管理人员变动较大、经营管理不善等也成为其亏损或合作未果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2010年以后外资企业原来享有的优惠条件被取消,加上国内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或者因为国内外融资条件的变化,不少外资企业有的转换身份成为内资企业,有的派生出新的内资企业,一定程度造成了外资企业数量以及各项经营指标数据的下滑。“全省参加2013年网上联合年检的外资企业虽然较去年上升了7.64%,但采集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外资企业的实际存续情况,由于部分企业的身份转换,使得企业数量、利税、用工等数据统计都受到影响,这个现象在全国和云南省都存在。”外资处相关人士说。
规模决定盈利生存
“外资企业经营状况部分指标下滑并不能归结为投资环境不佳。在9项指标中,利税总额、进出口总额、就业人数等指标的下降,有国际经济环境、行业类型、企业身份变换等因素,而反映外商投资趋势和成效的营业收入、投资总额、实收资本几个指标的增长,正说明了云南现有参加年检的企业基本处在健康发展的存续期内。”云南省外资协会名誉会长朱晓阳认为。虽然采集数据不够完整,但人们对全省外资企业生存状况仍可以形成一个大致的描述和基本判断。
在年检分析报告中,我们注意到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下、1000万至50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以上3种投资规模的外资企业中,盈利率比例分别为33.75%、36.7%和38.82%,呈现出投资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现象。“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行业,投资规模越大,相应的技术装备水平更高,市场竞争能力越强。”朱晓阳认为。这种趋势性的现象揭示了行业盈利能力、竞争强度的差别。较小规模投资往往是不具备高盈利点和空间的业态,产品竞争性不强,也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存续期。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近六成平均寿命为5年,而外资企业平均为5至7年。无论投资者还是地方招商引资部门,对企业的存续期和投资规模的关系都应该更加审慎地评估。
投资云南要瞄准特色
近年来,随着云南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外商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升级转变。年检统计数据显示,在云南外资企业较集中的近20个主要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盈利率最高,达5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52.9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为44.44%,制造业、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也分别达到40.64%、43.33%和33.11%。
云南的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资源、有色矿产资源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加上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区位条件,为外资企业在服务业、制造业、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对比近几年的年检报告,可以较为清晰地为投资者规划出投资的方向和潜力,看到投资云南、投资特色行业的回报率。与此同时,云南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制造业、旅游业及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物流业招商和扶持力度,提升产业水平。
“经过多年市场竞争之后,外资企业在云岭大地从寥若晨星到现在已经形成企业群落。截至今年3月31日,云南利用外资规模累计已突破100亿美元,这是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朱晓阳说。“尽管外资企业在全省GDP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了云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
据介绍,为进一步完善投资软环境,云南商务部门和云南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强化服务软环境入手,全方位服务外商投资企业。云南省商务厅外资处正着手对外资企业,尤其是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环保等行业进行梳理,对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类行业的企业,积极引导申报,并协调税务、商检、海关等职能部门为外资企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