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狠刹三公消费使白酒企业遭遇重创,而定位大众消费的啤酒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燕京啤酒日前发布2013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67亿元,同比增长8.89%;实现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16.87%。相较于行业同期,营收增速略高,但利润增幅不及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燕京过于保守而缓慢的发展策略,成为其赶超对手的最大障碍。
主业净利仅微增1.19%
1-6月,公司实现啤酒销量295万千升,同比增长5.73%,其中燕京主品牌销量195万千升,同比增长9.53%。二、三季度本是啤酒行业销售旺季,但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对公司销售产生负面影响。业内人士评价称,“行业销售回暖是啤酒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速提升的主因,但燕京销售增长低于预期,为全年10%的销量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在燕京啤酒销售的主力地区,北京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6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利润总额提升20.02%,燕京利润增幅低于行业同期,并且低于其“劲敌”青岛啤酒38.46%的增长率。
若扣除出售江河创建的8000万元投资收益,燕京净利同比增幅仅为1.19%,明显落后于营收增速。在公司啤酒毛利率基本未变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增长28.74%至9.83亿元,亦直接导致公司经营利润下降。
不过,由于今年大麦均价有所回落及提高中高档产品比例,燕京毛利率水平有所提高,为42.14%。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季度,公司出现罕见低毛利率14.92%,导致当季净亏1.9亿,为近十年来最差。
对于下半年燕京啤酒销量增速,分析人士并不看好。从7月啤酒产量看,仅同比增长1.23%,销售情况并不理想。“7月啤酒行业数据开始下滑,下半年销量增速继续上升可能性不大。”华泰证券相关分析师称。
中低端产品拉低利润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新华网记者表示,一方面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振、消费需求萎靡、气温较低,导致燕京啤酒业绩低于预期。而更重要的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啤酒行业,燕京自身在区域市场开拓、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不及竞争对手。
一个业内熟知的事实是,燕京啤酒中高端产品比重一直较低,这使得其吨酒收入低于行业其他巨头。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青岛啤酒吨价为3188元/吨,华润雪花约为2100元/吨,而燕京均价尚不足2100元/吨。
此前,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燕京的产品结构调整速度过慢。其营收大部分仍来自于3~4元的低端产品清爽,而燕京去年才推出了6~8元的中档酒鲜啤。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导,直接拉大企业间的利润差距。
相比之下,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早在2011年已提升至57%以上。
“自2011年以来,燕京啤酒行业排名一直处于第四,行业三强分别是华润雪花、青岛以及百威英博。百威与燕京的市场占有分别为12%、11%,仅有1%的差距,这意味着一旦策略失误和市场竞争不到位就会被后者赶超。”简爱华分析。
今年5月,燕京啤酒公开增发2.85亿股,募集资金金额为16.4亿元。此次增发一方面意在赶超百威英博,另外一方面则是防御来自嘉士伯的追赶。
区域布局四处受压
除了燕京啤酒自身产品结构问题以外,寻找北京和广西市场之外的第三个基地市场,成为影响其未来增长的关键。目前来看,燕京开拓外埠市场的表现难以让投资者满意。
燕京旗下品牌惠泉2012年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今年一季度亦亏损1732万元。在福建市场,惠泉不断受到雪花、百威的市场挤压,最终丧失了在福建市场的优势。
不仅如此,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已开始发力北京市场,对燕京形成封堵。
在2013中国最佳理念投资会议上,燕京啤酒董秘刘翔宇表示,北京、广西、内蒙地区仍是公司的发展重点。事实上,在华东、华南等啤酒高消费地区,燕京啤酒已经丧失竞争优势。
即便投资战场转向西部地区,也要应对嘉士伯的重压。简爱华对记者表示,燕京偏安一隅,过于保守,在行业进行全国扩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布局。开拓新市场时必然会受到其他品牌掣肘。
在行业消费疲软的语境下,燕京的低端产品面临雪花啤酒的产量竞争,在中高端产品则面临青岛啤酒和外资品牌的竞争。业内人士人分析称,啤酒企业过去依靠规模化布局及低竞争压力的时代已经远去,强大的品牌、独具特色的产品、优秀的市场运营能力,才是啤酒盈利的真正来源。燕京需要摒弃中低端的大规模布局,在产品定位、后期宣传、渠道构建等实现契合发展,才有可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