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嘉宾: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崔新生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
谢国忠 独立经济学家
顾海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处长
陈 及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者按:
中国(上海)自贸区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金融改革将进入深度试验。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方案近日对外公布,开始探索贸易金融新模式。中国地方金融改革持续发力,释放出金融改革由局部向全面推进的提速信号。如何看待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将有哪些新看点,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改革路径,备受市场关注。
话题一
缘何“花落”义乌
因为义乌经济活动是围绕小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展开的,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小商品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曾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9月17日,义乌又多了个“亮点”——金融改革试点区域。当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方案》(下称“义乌金改”)获批的消息正式发布。
据《浙江日报》报道,义乌金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外汇管理和民间资本管理创新,探索贸易金融新模式。其具体的任务包括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贸易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外汇管理机制、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发展壮大本外币兑换业务、促进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
那么,义乌为什么会成为金改的又一个对象?其亮点又体现在哪些地方?
孙立坚:此次义乌金融改革的定位是以企业为媒介,让“义乌市场”走向国际。另外,金改也将为义乌提供便捷性,让世界最好的企业能够聚集在义乌,形成一个核心的平台作用。
最关键的一点是,义乌这次金改不是纯粹的为金融而金融,为改革而改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义乌金融管制的放开,也考虑到了针对商业服务的金融配套的问题。不过,在金融等方面的管制未完全放开之前,义乌要想做到企业“走出去”和好的企业“引进来”,还是很困难的。
总之,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也是所有金改的核心。这次金改几乎都落户在具体的实体经济活动当中,同时义乌的金改要确保当地的经济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金改以后企业家放弃商业活动转而做金融投资等。
崔新生:义乌金融改革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改革,也考虑到了产业转型的问题。之所以选义乌,是因为其经济活动是围绕小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展开的,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小商品。此次公布的贸易金融产品、人民币跨境业务等创新,有利于义乌提升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外贸格局。
义乌此次金融改革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还要看当地政府官员是否能作出正确的政策指引,义乌金改最根本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引导问题。国家可根据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对不同区域在经济政策有适当倾斜。
话题二
金改从何切入
“同质化”的竞争反而会削弱金改本身的意义,浪费资源,甚至互相抢夺资源,这是下下策
事实上,就全国范围看,目前不止是义乌。就在义乌获批当天,有报道称,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方案已于9月16日上报至国务院审批。
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对媒体称,“武汉金改”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努力构建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发挥武汉特色科技金融和金融后台的优势。同时,目前证监会所推行的多项改革的试点,全部在湖北进行试点,包括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主导的创新等业务。
与此同时,市场传来消息,从证监会主席位置上赴任山东省副省长的郭树清,同样在高举金融改革的大旗。而此前,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也已确定,泉州也成为了全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去年,温州金改方案的出现,更让市场欢呼雀跃。
但在大家叫好的同时,各地金改到底该怎么做?是不是该借鉴一些试点良好城市的优秀经验?同时,又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呢?
谢国忠:首要的还是明确定位。上述金改城市,是全国金融改革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棋子,带有实验性质。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之前是搞特区,如今的金融改革和特区也是有相似点的。
其次,要注意的是,地方金融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而是要为地区经济和产业升级服务指导思路,这同样应该为地方金改城市所重视。
大家认为,希望通过金改来解决根本问题的可能性很小,且金改能产生的效果依目前现阶段来看只能是增加杠杆、刺激货币流通。事实上,这恰恰是不少城市要避免的。至于对市场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正能量”,还需观察各地金改进一步的发展。
孙立坚:就拿义乌金改来说,实际上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义乌金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国家对金融管制的放开,其他省市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但至于金融改革的具体操作内容,各地的情况不同,不能随便复制,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一旦进行复制,“同质化”的竞争反而会削弱金改本身的意义,浪费资源,甚至互相抢夺资源,这是下下策。
话题三
是否全盘放开
金改锣声虽敲得响亮,但还要看实际的实施效果。更大面积的全国性改革不太可能,还要根据小面积先行试点地区情况而定
对于目前全国如火如荼的金改,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下一阶段改革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考虑制度、市场等,我们的金融市场应该是完整和健全的。”
不过,一位私募投资人士此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以温州金改为例,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怎么真正打破金改遇到的最实际问题,如让民营银行出现在市场中,真正做到利率、汇率市场化等,暂时都要打上问号。
那么,从现状来看,是不是真的会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形成倒逼机制,真正为全国范围的金融改革助力?
顾海兵:个人不持乐观态度。一方面,市场尚没有监察等完善的标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试点是存在缺陷的。就大环境看,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国内的金融市场是谁在做主体?还是五大行占据了45%的资源,且民营银行在中国还没有。另外,较真到法律层面,部分地区的试点可能还不合法。
因此,现在首要的还是先制定规则,再行动。比如,银监会等部门不完全独立,不脱离行政管理机构的约束,市场化的方向无从说起。而且,客观来说,中国总体的金融改革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一些地区的官员不懂金融,一些地区的金融观念也比较滞后。
高辉清:金融改革是复杂的,涉及国内外,牵涉的方面较多。只能说放松监管是积极的信号,规范化金融市场是中国需要的,金改锣声虽敲得响亮,但还要看实际的效果。更大面积的全国性改革不太可能,还要根据小面积先行试点地区情况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金融改革可能成为一些地区金融改革的关注点。可以预计,一旦农村市场打开,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了,新机遇到来。
目前,民营企业在中国发展较为艰难,而这方面改革恰恰给了民企一定的机会,使他们能得到实体投资的可能。
陈及: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更好的市场化,加快实体经济的成长。一些原因致使中国金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市场资源错配、产能过剩、经济泡沫的产生。此次改革想要正确引导和优化市场格局。但这个要看实际的情况,各地侧重不同,都有自己的经验。就全局看,目前各地实际上进行的都是短期的措施,全局性的改革或不会出现。
不过,客观上的好处是,今年表现出全局的放松管制,在总体上深化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个机会,将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为农业、流通业等带来发展空间。
崔新生:金改切忌盲目而行。因为,金融改革涉及多方面内容,要素、组织、监管等缺一不可,具体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汇率化市场,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加强金融监管。
就目前而言,各省市都可以做金融改革,对自身省市的金融结构做一个强化和调整。
话题四
能否助力经济
各地区可能会根据长期和短期目标的不同来改革,目前也处在试验阶段,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有些地区政府迫不得已去做的改革,长远的道路还需要探索
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行业之一,一直是经济向前推进不可忽视的动力,而如何用好金融、结合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一直是市场讨论的重点。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广义货币M2也突破了百万亿元,外汇规模更有3.5万美元之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改革似乎变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动。而一旦各地的金融改革试点得到广泛认同,并在全国展开试点,是不是真的会从正面助力中国经济?对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不是又会产生带动作用?除了上述专家谈到的问题,未来的金改,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孙立坚:根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金改政策和各个城市金改发展的特色,往往涉及资金支持、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方面,而不是以前通过财政扶持,甚至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来扶持。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城市的金改确实会充分调动社会的资源,甚至推动城镇化的建设。
值得思考的是,最近的“钱荒”问题也看到了很多机构贷款结构的错配。如果用应该进行长期投资的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一些金融机构脱离实体经济来进行资金空算,那么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一方面,要打通金融、实体经济的渠道,例如城镇的建设,不靠财政和货币政策,而是靠金融改革将社会资金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不进行金改的话,或会进一步加剧金融脱节现象,一味玩资金空算游戏,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崔新生:金融改革一定要打通政治金融、市场金融和企业成长之间的通道。金融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当地政府在企业转型方面要给企业指明方向,并且根据国家量化的标准来规范投资安全。同时,地方政府应该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能让企业盲目相信市场经济,要将金融与产业正确结合。
高清辉:各地区可能会根据长期和短期目标的不同来改革,目前也处在试验阶段,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有些地区政府迫不得已去做的改革,这些金融改革若是对经济增长有效果,也可能是暂时的,长远的道路还需要探索。
陈及:之前地方的盲目扩张,增加了金融风险。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核心。
金改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对地方的投资冲动,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利用金融手段,刺激区域产业的合理发展,环境的合理发展。但个人觉得,地方政府还是应该少用金融手段,不要盲目地去运用,这样不仅会诱导地方金融具有某一倾向性,将会出现政府手段去绑架金融、企业等不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