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过我们公司做平安项目的人,跟葛文耀的争执是不是解决了,我能不能买上海家化(600315.SH)的股票。”八月的一天,一位平安信托的员工这样说。
一个月之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9月17日晚间,上海家化公告称,董事长葛文耀提出,因“年龄和健康关系”,申请退休。次日,上海家化的股票跌停,收于48.35元。接下来是长假,A股暂时休市。
葛文耀的辞职,事先已有预兆。9月14日,他曾在微博上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我相信家化的品牌和家化会永存,哪怕我离开了。”
而在关注上海家化的人看来,他的辞职绝不仅仅是“年龄和健康关系”,而是与母公司家化集团(全称“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平安信托矛盾激化的结果。
据多位接近葛文耀人士声称,目前葛文耀在家中休息,只跟老友电话联系,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大见其他外界人士。
前述多位人士对葛文耀离职都各有表态,未来葛文耀暂时不会出任全职的职务,接下来他的接任会忍受一段难捱的时光——因为诸多上海家化的员工和经销商,都在力挺葛文耀。
此外,一位接近葛文耀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平安信托在投资家化集团时出资不实,所以未来上海家化的股票往下走时,平安信托将承受较大压力。而这可能为葛文耀重返上海家化带来转机。
猜想一:谁来接任葛文耀?
去年11月,葛文耀通过微博指责平安信托,与大股东的争端浮出水面;今年五月,双方再起纷争:葛文耀被免去家化集团董事长一职,葛文耀再次通过微博指责平安信托,后者则公开声明,上海家化管理层存重大违纪,经营中存私设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等违纪问题。
直至这次,葛文耀黯然离去,对于上海家化仿佛一个时代的结束。没有葛文耀的上海家化,将何去何从?
首先,谁来接任董事长?一位金融圈人士认为,如果平安信托内部选人,那么几个月前赴任家化集团董事长的张礼庆并非最佳人选,而现任平安信托副董事长王佳芬会更好。他认为,王佳芬以原光明乳业(600597.SH)董事长的履历、与上海国资体系的关系,“能镇得住,可以帮平安稳住局势”。而如果王佳芬不愿意出任,那么其他人接任,都难以服众,上海家化的股票可能扛不住。
然而,上海国资体系人士张巡(化名)认为,王佳芬不大可能出任。张巡与葛文耀和王佳芬都颇为熟悉,他告诉记者:“他们在上海国资这么多年,关系相当不错,实际上两人此前都会有意回避这个问题。现在要王佳芬代表平安去接管上海家化,那么大家会比较不舒服。我猜测,不太可能。”
其次,葛文耀走了后,上海家化的员工和经销商会怎样?
熟悉上海家化的人都知道,上海家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颇为稳定,不少管理人员是大学毕业就被招进上海家化,之后一直跟随葛文耀打江山。
一位上海家化的股东分析,员工稳定的一大原因是,“家化的工资挺高的。2000年前几年,绝对比一般国资要高,可能比欧莱雅联合利华低一点,但不会低太多。”
张巡指出:“葛这个人,对一线工人是比较好的,对退休职工也比较照顾。很多企业不管退休工人,他不是。他还是逢年过节给退休职工送礼品,发补贴,哪怕退休很久的员工也是这样。”
综上可知,葛文耀被称为“家化教父”,不仅在于他执掌上海家化多年;也在于他在家化集团内部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他的离去,对公司内部员工是极大的离心力,不排除接下来新的掌门人来时,或者与员工难于磨合,也可能出现原来的管理层纷纷离职。
此外,一位接近葛文耀人士乔书杨(化名)告诉记者,9月18日那天,不少上海家化的员工和经销商劝葛文耀不要退休。经销商中不乏恨认葛文耀的,随着葛的离职,恐怕也有部分经销商随之流失
22日晚间,上海家化公告,董事会决议:葛文耀辞职被批,独立董事张纯任代理董事长。张纯在上海财经大学工作多年,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这看起来是一个过渡性安排。
猜想二:葛文耀去向?
今年4月、7月,葛文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别提及,将出任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民族时尚产业基金的首席顾问;他还是会参与做天津海鸥(全称是“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也是以顾问的身份。
民族时尚产业基金于今年7月成立,操盘手为陈刚。陈刚,原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副总经理。2011年11月,平安信托得以击败一众竞争者,入主上海家化,陈刚正是项目负责人。陈刚于2012年3月被调离直接投资部,今年5月,平安信托与葛文耀矛盾升级后,陈刚正式从平安信托离职。
这些都被解读为葛文耀对平安信托的妥协,也是葛文耀在寻求其他平台去实现其产业梦想——原本平安信托在投资前曾承诺,将以家化集团为平台,在时尚领域追加70亿投资。这些在双方关系恶化后当然无从谈起,而葛文耀出任相关协会会长、出任基金顾问、天津海鸥顾问,背后都是他在上海家化之外,有关时尚产业的产业梦。
本报记者获知,平安信托在接触家化集团时,曾表示过对天津海鸥的兴趣;但平安在入主家化集团后,却否了这一项目。而葛文耀在4月时表示,很多基金想投天津海鸥,钱不是问题;他可以出任顾问,再招募一个4到5人的团队去协助管理。这些都不会影响到他专注上海家化这一主业。
张巡指出,葛文耀之前考虑做天津海鸥,都是以投资人的代表去协助,现在天津海鸥引进投资人一事并未落定,葛文耀出任顾问一事自然未定,更加不会全职去做天津海鸥,“天津海鸥规模比上海家化小多了,他辞去在上海国资的职务,跑去天津做国企算什么?”他认为,葛文耀在民族时尚产业基金也只是出任顾问,不会是主业。
张巡判断,葛文耀暂时不会出任任何全职的工作。故他不会从上海家化带人走,“因为他不是出去创业。”
猜想三:平安信托型PE周期能扛多久?
2011年,上海家化的股本约为4.23亿股,家化集团持有约1.2亿股。2011年11月8日,平安信托入主公告当天,上海家化的股价收盘报于 35.80元。平安信托收购家化集团的总出价约为51亿元,其中仅家化集团持有的上海家化的股票的市值即为约43亿元,可以说,这部分股权是此次收购中最重要的资产。
随后两年,上海家化向中高层做股权激励计划,向股东分红和转增股票。目前,上海家化的股本约为6.725亿股,其中,平安信托或家化集团持有约1.8亿股。以9月18日的收盘价为基准,这部分股票的市值为87亿元,换言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平安信托这笔投资已经翻倍。
或许这是平安信托的重要底气:上海家化的股价即使再跌去一半,这笔投资对于它们仍然是保本。况且,此前上海家化曾分红派息。比如,2013年5月,上海家化向全体股东每10股税后派息6.4元,即平安信托已经拿回7680万元。
表面看来,平安信托承担的压力并不大。以9月18日的收盘价而定,上海家化的静态市盈率为52.9倍。上海家化的一位股东指出,近几年来,作为大盘股,身处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市盈率能一直维持在40-50倍,一是因为上海家化业绩良好,二则这是投资人尤其是公募基金给予管理层额外的溢价。虽说葛文耀的辞职,会给股价带来较大下跌的压力,但很难想象会跌掉一半。
乔书杨则指出,事情远远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他说,平安信托投资上海家化的平台是平浦投资,从工商资料看,平浦投资为平安信托全资所有;但实际上,平浦投资的出资额中,只有少部分为平安信托自有资金,大部分是平安信托通过卖信托产品获得的募资。其中,平安信托鲲鹏系列的产品中,就有投向上海家化。平安信托投资的其他项目中,也有通过信托产品募集的资金。
但乔书杨坦陈无法出示相关证据。因为平安信托在出售信托产品时,即使对客户,也不会披露投向公司的名字。因为以信托方式募集资金投资一个企业,这个企业IPO时,可能因为实际股东超过200人,而无法上市。
平安信托投资上海家化的钱,是通过信托的方式募集,这一说法在PE届流传甚广,且不乏平安信托离职员工私下告知记者。
记者通过搜索引擎,轻易就找到“平安信托鲲鹏七期产品”的材料,材料告知信托产品是进行PE投资,由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的团队操刀。如果这一材料属实,那么平安信托极有可能有违规行为——平安信托在以往投资中,在招股书、上市公司公告中,都显示平安信托基本为中国平安(601318.SH)所有,即百分百由中国平安出资,按理说,平安信托并不需要募集资金来进行PE投资。
乔书杨指出,正因为平安信托投资家化集团的不是自有资金,所以套现压力颇大。而5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出面调节双方矛盾时,曾明确提出平安信托五年内不得变化家化集团的资产。在这一要求下,上海家化股价处于跌势,可能给平安信托带来较大压力。
如果乔书杨所说属实,且上海家化股价下跌较多时,平安信托未尝不可能退步,请葛文耀出山。但这近期不会发生。
本报记者就此事询问平安信托,截至发稿时,未得到任何回复。
猜想四:投后管理,靠人还是靠制度?
一家大型股权基金掌门人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在国内做并购式收购最关键的是人,在对一个企业做控股型收购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认可管理层,保留原有团队,通过制度设计来保护控股方的利益;一种是拯救式收购,需要并购方换掉原来的管理层,重新组建管理团队。
这一观点,在PE业内颇为盛行。汇睿资本资深合伙人沈敬武在闻知葛文耀请辞后颇多感触,他也曾经试图投资上海家化,只因葛文耀当时不肯将家化集团卖给外资基金,才被拒之门外。他表示:“如果我们当年有幸加入的话,那说明我们(就会)百分百认可他和他的团队。那么在今天,在这家公司的业绩如此出色的前提下,他不会这样黯然离开。”
其言下之意是,除非平安信托在投资后发现后葛文耀和团队有极大的问题,比如之前的小金库事件属实,否则很难想象,葛文耀这样业绩出色的董事长,只能黯然离开服务多年的企业。
平安信托一位员工私下告诉记者,“平安和陈刚对葛文耀的态度不同,陈刚看重企业家的作用,而平安的思路就是用制度来保证投资的安全,缺了谁企业都可以照常运转。”
平安信托内部并非一边倒的支持这一思路。坊间传说,陈刚在今年5月劝架时,曾与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有这样一段对话:
陈刚说:“如果要把老葛拿掉,那我问你,如果把马明哲从平安拿掉会怎么样?”童恺反问:“有这么严重吗?”陈刚说:“比那更严重。化妆品行业这样竞争激烈的行业,非常依赖于团队。”(潘沩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