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邹功达:银行介入将改变期货竞争业态

2013年09月23日 07:3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当前,国债期货市场成交不旺,流动性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广发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功达博士认为,国债期货推出初期,参与者主要是券商、基金以及高端个人投资者,未来银行、保险、信托也可能加入,这将改变期货市场竞争格局。但不管以后竞争格局走向何方,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中国证券报:公司针对国债期货业务正在做哪些工作?这会否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杀手锏?业内竞争将在哪些方面展开?

  邹功达:我们积极开拓这块业务,争取在上市初期率先抢占市场。为了迎接国债期货的推出,我们早在上市之前就在研究工作、风险控制、开户服务、技术系统等等方面都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这个其实跟当年股指期货推出的情况比较类似。上市初期,我们正大力开拓机构客户,同时深化策略研究,并着力于开发国债期货相关产品。

  国债期货推出后,会促进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将从“一对一”发展到“一对多”,形成集合理财产品。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会从单纯的经纪业务的争夺延伸到资管业务上。目前有一些期货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和其他有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格的公司合作推出一些对冲型的国债期货产品,并且募集完了资金,宣传效果比较好。我们之前也积极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交易策略,包括期现套利、跨期套利、利率债组合套利、利差交易策略、国债期货与其他期货品种、其他利率衍生品组合交易策略以及日内短线交易策略等,计划在上市之初用实盘的数据先测试一段时间,等待策略稳定,然后再尽快推出更为丰富的资管产品。

  中国证券报:目前金融期货市场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国债期货上市后,会否迎来激烈竞争下的行业大洗牌?预计期货行业的格局将面临哪些变化?公司将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邹功达:国债期货推出初期,参与者主要是券商、基金,以及高端个人投资者,未来银行、保险、信托也可能加入,这将改变期货市场竞争格局。未来银行将会是国债期货参与的主体,这对国债期货市场影响很大,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对银行现有债券的风险管理是很大的便利;另外,银行参与会改变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将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到期货市场交易当中,这也使得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比例更高;而银行的加入,预计会改变期货市场的竞争生态。

  未来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可以中金所会员身份进入,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期货公司,从而通过旗下期货公司参与交易,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银行系”期货公司,跟“券商系”、“商品系”期货公司形成竞争;过去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券商系”期货公司有着很快速的发展,预计未来“银行系”将会在期货市场上逐步成为重要角色。

  作为券商系期货公司,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母公司的资源优势,打通与券商母公司的合作系统,营业部也可以共享资源;未来随着电商发展,期货证券的有形网点可能会减少,通过网上通道发展业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另外,未来的竞争不仅是经纪通道服务的竞争,还是各个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研发能力、产品管理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会进一步培养我司相关员工的研究实力,而且是实战研究能力,同时也会培养与引入更多的实战型人才。不管以后竞争格局走向何方,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中国证券报:当前国债期货机构参与不足,应如何改进?

  邹功达: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投资者炒新热情不高。国债期货上市之初,一切以稳定为主。由于保证金暂时被提高至3%,比原定2%上升了50%,期货公司目前对客户收取的一般是4%,投资者可放的杠杆虽仍有25倍,但是较原定33-50倍大幅缩减,另外,国债期货波动性略显不足,主力合约TF1312上市一周以来的日均振幅大概在0.2%左右,考虑25倍杠杆后,日内最大潜在盈利也只有5%左右,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吸引力较为欠缺,个人投资者炒新热情不足。

  其次是机构参与力度不足。国债期货市场的潜在交易主体——机构投资者,当前参与度仍有限。初期参与的机构类型仅包含部分券商、基金专户、私募(非阳光),但上市初期这些机构仍持谨慎的态度,以试探性交易为主,目前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进一步打消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持有近70%以上国债现券的商业银行、保险资金未能入场,他们的参与一方面需要等待监管层发布相关指引,目前相关监管部门还在观望之中,还没有明确银行可以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这些机构内部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银行和保险这种大型机构,参与国债期货这个品种的交易涉及大量跨部门沟通,这些内部流程所需准备时间也比较长,在期货交易方面,银行有人才上的局限,也有学习的过程。

  要想活跃国债期货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保证金,降回到以前合约中定的2%的水平,取消暂时上调的部分;另一方面尽快放开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在满足他们避险需求的同时,国债期货也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 郑海斌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