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临近,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增多,不少市民会选择赠送预存金额的预付卡。殊不知,含有磁条的预付卡不设密码,购买和使用时都不需提供身份证明,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记者近日从公安机关获悉,本市已发生多起预付卡内资金被克隆卡提空的案件。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黄牛”被骗资金瞬间消失
老曹平时在延平路一超市蹲点收购各种卡券,去年11月25日他接到一个陌生人来电,称要卖卡。卖家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拿出8张预付卡,每张面值1000元。经过商谈,双方决定以9.75折的价格交易。付钱之前,老曹谨慎地拿着这8张预付卡到超市内的POS机查验,每张卡上都显示足额。但没想到的是,卖家走后约半个小时,当他再次用超市POS机确认金额时,发现8张卡上已一分不剩。
接警后,警方以预付卡卡号和支付宝账号为线索,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刘峰、金淼和张远。检察官审查后发现,刘峰等三人从银行和网上购进多张预付卡后,通过一种特殊工具读取卡内信息,并将其复制到事先准备好的空白卡上。然后,他们把被克隆后的原卡打折出售给被害人,等被害人验卡完毕钱款到手后,立刻联系同伙用克隆卡将所有金额用于购买支付宝充值码,最后将钱转到指定银行账户内取现。
按照这一套路,刘峰、金淼和张远在上海和北京作案多起。经统计,共卖出预付卡62张,涉案金额61000元。日前,静安区检察院以盗窃罪对三人提起公诉。
预付卡加密升级有难度
业内人士说,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预付卡都是磁条卡,比较容易被复制。相比之下,能存储加密数据的芯片卡在技术上难以被伪造。一些发卡行已开始将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但由于成本问题和非接触式POS机终端尚未推广等因素,芯片卡仍较难普及。
“商家有发卡需求,客户有使用需求,中间的金融服务还有所欠缺。”检察官指出,在现有法律条款下很难追究发卡商家需承担怎样的责任,以及需要何种准入标准和技术。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充分保护消费者权利,还需进一步明确相关制度规定,以推动金融服务的完善。
此外,预付卡不能提现或转账,不法分子只能使用通过支付宝充值转账的作案手段。有鉴于此,检察官建议网上交易、转账平台也应设置一定的“门槛”,避免卡内资金被不法分子一转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