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会见了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就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体系改革等经济热点问题回答了企业家代表的提问。李克强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赤字,放松货币,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未来未必有利。改革仍然是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同时,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是防范风险。
经济结构优化是发展潜力所在
意大利埃尼集团董事长朱塞佩·里奇第一个提问:“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渐放缓,这虽然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但同时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前景的担忧,对此您怎么看?”
李克强坦言,确实,因为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以来,下行压力较大“但是,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份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先行指标,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未来未必有利。”李克强说,我们选择的是另外一种———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最大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稳增长有机结合起来。
他表示,中国未来要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远未完成,内需尚有巨大的潜力,将会持续地释放,并由东向西循序推进。所以,中国有着巨大的回旋余地。
第二,中国在发展中的确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依然是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
第三,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的优化是重大课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正因为有这样的信心,所以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权衡利弊,沉着冷静地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李克强说。
就业结构性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提出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
李克强表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或压力还是要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第二,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不仅有总量压力,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通俗的说,就是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有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种结构性矛盾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可能还会更加突出。
李克强表示,为了促进就业,中国政府首先将会长期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而积极就业政策的前提是要稳增长,我们稳增长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就业。第二,要持续地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另外,要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要促进就业的社会公正,推进就业中的机会平等,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要促进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使更多的人乃至于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职业才能来获得应有的岗位、应有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