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资银行:中国通缩压力缓解 总需求复苏

2013年09月10日 15:21   来源:金融时报   

  9月8日、9日出炉的中国8月份通胀和外贸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显示通胀温和,出口继续强劲复苏。更引人注目的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位于负值区间的PPI同比下降1.6%,但降幅低于前一月的2.3%,环比则扭转了2月份以来的下降趋势。对此,与本报记者连线的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通缩压力的缓解是中国经济的又一利好消息。总的来说,多数外资银行专家认为近来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回暖。展望未来,他们预计今年全年CPI将低于3.5%的政府目标,央行不会收紧货币政策,但降息和降准的几率也相当小。

  据悉,8月CPI同比增幅为2.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影响CPI整体上涨1.5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而7月同比上涨1.6%。PPI同比降幅则从前一个月的2.3%回升至1.6%。此前一天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8月出口同比增长7.2%,高于上月的5.1%以及市场预期值5.5%;进口同比增长7.0%,低于上月的10.9%以及市场预期值11.3%。值得注意的是,当月对美、欧、日的出口增速稳定,而对东盟和香港地区的出口同比加速增长。

  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看来,天气因素推动了8月通胀的暂时上升。他说,食品价格上升主要受到了东北和南方地区洪水的影响,伴随着洪水的逐步消退,食品价格的上升势头将得到一定控制。整体来看,他认为目前CPI仍然处于可控范围内,今年月度通胀率将难以突破3%。“我们维持全年平均通胀水平大约为2.5%的预测,这远低于政府3.5%的控制目标。”朱海斌则维持全年2.6%的CPI预测值,称最新CPI数据支持了摩根大通的观点,即通胀将不会成为中国政府2013年首要的政策考量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几位专家将PPI降幅收窄视为受到总需求疲弱和产能过剩拖累的中国经济的又一利好消息,称这表明疲弱的总需求在近期内出现了持续复苏。朱海斌说,近期需求有所好转主要归结于两个原因。其一是第一季度信贷扩张的滞后效应和政府政策立场的转变,即政府更加明确了稳定经济增长“应该做”的事情。其二是8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外需已受到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的提振。刘利刚认为,尽管8月进口同比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整体来看,中国的贸易表现仍然延续了7月以来的上升趋势,这也与近期经济指标走稳以及市场情绪面好转形成了印证,意味着第三季度的GDP增速可能高于7.5%。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预计,在今年剩下的时间,PPI会保持温和通缩,但在全球需求走强的背景下可能逐步走高,这意味着非食品价格涨幅没有很大的上行压力。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有类似看法,称较低的CPI增幅意味着新政府仍具有通过实施小规模财政刺激并避免货币收紧来支持增长的较大空间,而上升的PPI增幅表明经济已经在复苏。他认为最新CPI和PPI数据对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

  尽管如此,朱海斌认为正在进行的经济复苏将是温和的、暂时的。他说,作为新一届领导人最为紧要的两项任务———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许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低下以及过去四五年来积累形成的信贷失衡及杠杆率不断攀升等问题,仍是未来数年新一届领导人亟待解决的主要挑战。他还指出,短期中国的贸易前景将受到预期中的美、欧、日复苏的支撑。同时,自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约3.8%,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出口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从宏观政策走向来看,央行近期频繁对汇率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但市场却似乎并不认为这样的干预表明了货币政策立场的变化。目前,商业银行仍不愿意拆出长期头寸,同时国债收益率仍在不断上升。

  “如果商业银行持续‘去杠杆’,加上相对较紧的货币政策持续以及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可能在明年面临一定程度的通缩风险。”刘利刚如是认为。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对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持怀疑态度,理由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利率一直趋于上行,这会对投资有不利影响。他表示,如果经济复苏且政府处于实现今年7.5%增长目标的轨道上,中国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几率下降。而从全社会融资总额,特别是经济增长开始显示出稳定迹象来分析,常健也继续预计中国将略微偏向流动性收紧的谨慎货币政策。陆挺预计央行会运用逆回购等短期工具,努力抑制银行间利率。袁蓉君


(责任编辑:史博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