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车险市场乱象 同公司五个业务员报出五种价

2013年09月06日 08:05   来源:广州日报   

  

  车险市场竞争加剧 渠道间抢客严重

  近日,上市险企中期业绩陆续披露完毕,各家公司财险业务维持了较快增长,但是其综合成本率均出现了2%~3%的上升。中金公司分析人士表示,财险业务中的非车险业务超出预期的业绩掩盖了财险公司承保业绩显著恶化的事实和将继续恶化的趋势。“车险业务承保利润下滑、综合成本率上升或将对各财产险公司下半年的经营形成不小压力。”

  车险市场乱象

  乱象一: 车企内部渠道间相互抢客

  “我的车险马上就要到期了,最近被各家保险公司的续保电话骚扰。”市民陆小姐告诉记者,“车险在9月底到期,至少有5家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给我打过电话,主动要帮我续保。光同一家保险公司的就有5个人给我打电话,而且都说自己是总部直销,5个人报出5种不同的车险价格,让我很是迷茫。”

  业内人士表示,“车险市场低迷,竞争日趋白热化,不仅各家公司之间相互抢客,就算同一家公司不同业务渠道也在抢食客户资源,一些业务员会返现或者送小礼品给客户,由此直接导致的就是节节攀升的综合成本率以及贡献率较低的承保利润。”

  随着车险市场竞争加剧,不少财险公司纷纷发展新渠道,例如电销、网销等,另一方面,车险下面还纷纷设有代理渠道、车商渠道,利用车行或者代理机构出单以争取更多的业务。但多渠道齐头并进并没有开拓出更大的业务市场,反而是渠道内“暗自较劲”,相互抢客。

  陆小姐告诉记者,“去到保险公司我才发现,自称是总部直销的5个业务员里面有3个是保险公司代理渠道的业务员,这3个人还分属于不同的代理渠道团队。”

  乱象二:赠送礼品不实用还增加成本

  昨日,记者在电话咨询车险销售人员后了解到,在电销或者代理渠道购买车险还会获得例如移动充电器、洗车券、头枕等小礼物。

  “这些小礼物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实用。”市民薛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收到了某家险企赠送的五张洗车券,可以到指定的车行洗车,“但去年我一次洗车服务都没用上,因为每次去到那家车行洗车,都会看到长长的车龙排队等待,我只好掉头就走。”车主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买了车险后收到了保险公司送的给车胎打气的一个小装备,“不过就算有了这个我也不敢自己给轮胎加气,万一没加好,换个胎可要花上我几千块钱。”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些所谓的小赠品成本不高,但也给险企本身增加了成本开支。”看似华而不实的小礼物赠送给车主,一来车主不满意,二来增加了险企自身的成本,两边都“费力不讨好”。

  业内观点

  险企“规模至上”盲目扩展新渠道

  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市险企财险综合成本率普涨。中国太保财产保险综合成本率为97.7%,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平安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5.5%,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3.6%,太平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9.5%,同比分别提升1.2和1.5个百分点。而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更高,其中太平洋产险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已达99.8%,接近盈亏临界点。

  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平均上涨约两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以及电销渠道占比上升后,尽管有利于降低费用率,但会导致赔付率上升。”安信证券研究分析指出,综合成本率上行部分对冲了保费收入的增长,此外由于财险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了96%,因此财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也出现上涨。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财险承保业绩超预期主要由于非车险业务表现突出,以此掩盖了财险公司承保业绩显著恶化的事实。

  “规模至上成为不少险企的驱动导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效益及规模保费的驱动下,有企业不在乎盈亏,盲目追求市场份额。“险企一方面积极发展新渠道业务,新兴渠道保费占比不断提升,但车险折扣率也随之加大,车险的赔付率出现上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将业务放手给更多的保险代理中介来操作,在以客户资源为导向的车险市场,保险公司不得不向中介代理渠道支付更高的手续费用,保费规模出现了大幅提升,但是以此换来赔付率的激增和业务质量的下滑,让财产险公司在承保盈利方面将面临巨大压力。”

  小贴士:综合成本率是被业界认为直接衡量财险业盈利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是整个车险业难见盈利的关键原因。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