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坏消息近来接连不断,印度卢比一路暴跌,巴西最新公布的贸易顺差不及预期。在美联储即将退出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普遍遭遇重挫之际,中国经济的企稳令各方侧目,多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9月伊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PMI为51%,创下16个月以来的最高,5个分项指数均高于上月。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16个月以来的最高;同时,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差值缩小至0.2个百分点,为近7个月以来的最小差值,表明本月制造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此外,在需求回暖的带动下,本月对市场反应灵敏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快速升至6个月来的高点,进一步释放出市场向好的信号。
种种迹象看,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保持在7.5%的目标线以上为大概率事件。受经济数据转好影响,国内外研究机构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也转为乐观,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上调了今年下半年中国GDP的增长预期,将今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上调至7.7%、7.8%,而此前分别为7.5%及7.7%。
瑞信把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7.4%上调至7.6%。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一改此前悲观论调称,中国经济已经触底,虽然目前上升动能可能还不强,但中国经济企稳无疑是利好消息。
年初开始就对市场悲观的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近期宏观数据转好,市场情绪明显乐观,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或高于7.4%,全年GDP增长可达到7.5%。野村证券还预计,今年9-11月期间,大盘将呈现一路小幅上扬的行情。
在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看来,中国经济在三季度逆势企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这一轮刺激的规模远小于2008年的4万亿元,与2012年下半年出台的小规模刺激措施也有两大不同之处。”
首先,虽然再次提出投资是促增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层着重强调私营部门参与的重要性;其次,2012年小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是在信贷总额增长加速的支持下出台的,而本轮刺激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预计信贷增长将有所放缓,尤其在非银行融资领域。由此,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预计未来5年内财政政策具有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