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0日讯 昨日,东方证券旗下东方红资产管理在券商系资管公司中首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这意味着其他资管类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终于“破冰”。券商率先进入“公募之城”,但券商人士多认为,行业受益有限。公募产品较为难做,而从公司方面而言,为符合开展公募业务的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无疑会额外耗费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基金公司淡出公募主战场,券商积极进入公募基金领域,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值得深思。
东方证券率先获公募基金牌照 首只产品将为股基
29日,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东证资管获得监管层批复同意函,拿到了首张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牌照。东方证券此前已按照发行公募基金的相关要求,变更了公司构架,投资经理也作出相应调整,并设立了基金投资部。而在正式获得公募基金资格后,公司正在为发行首只产品做准备,首只产品将为股票型基金。
据悉,今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正式发布,根据规定,公募基金行业向券商、保险、私募等其他合格资产管理机构敞开了大门,符合条件的机构可于6月1日《暂行规定》施行后,申请开展公募业务。6月7日,中国证监会表示,证券公司申请公募牌照不同于基金公司申报审批,流程已简化为4个程序:第一,申请人所在地的证监局和机构部等部门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检查;第二,证监会机构部对申请人出具监管意见;第三,申请人持检查报告和监管意见向证监会申请;第四,证监会基金部进行资格审核对符合规定的给予批准。
7月底,东证资管率先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现场检查的申请。之后,在上海证监局会同证监会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对公司的现场检查后,东证资管凭证监会机构部出具的监管意见函,正式向证监会提出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申请。当时,这一消息就引起了业内及媒体的关注,推测证券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将很快开闸。
公募业务破冰 券商:未来发展无具体筹划
券商首获基金牌照,众多券商资深人士并未看好这一新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大多数券商内部人士看来,争取公募基金牌照似乎并不值得兴奋,反而是为迎合政策而选择的无奈之举。东方证券上海一家营业部理财顾问周文峰表示,公司获批开展公募业务象征意义更大一些,间接证明了公司的资管能力,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但对从业者来说,没什么好高兴的。 公募产品要比原来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难做得多,后者从设立到成立大多不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公募产品审批较为严格,恐怕少说也要三四个月。
另一位大型券商的资管部负责人也透露,券商纷纷去争取公募基金牌照,目前来看,也只是主要奔着这块“牌照”,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公募业务,大多还没有具体筹划。即使短期内有公募产品出炉,也会是“换汤不换药”的大集合资管计划的“变种”,产品审批严一些,规模大些,申购起点低些,仅此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整体盈利总额较上年同期缩水近八成,只有半数基金公司盈利。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尚且为突围而将业务主攻方向转向非公募业务,券商扎堆进军公募又怎能有大的动力?
此外,券商公募基金开闸,取代大集合产品,意味着券商资管可能会和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产生直接的同业竞争,对此,多券商资管人士都不否认这一点。
公募基金牌照的“围城”:业务发展冰火两重天
如今,基金行业正上演着“围城”大戏。一边是,券商、私募想方设法拿公募牌照,有的甚至费尽心思但求而不得;另一边,拥有公募牌照的公募基金却没把心思放在公募业务上。
据大众证券报报道,目前,申报公募牌照速度仅次于东方证券的是海通证券,海通证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海通证券资管子公司正在积极申请公募牌照。有传言称,海通证券正在接受证监会的现场检查。还有消息表示,刚刚离职的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总经理裴长江即将去海通证券负责资管业务。
理论上,券商资管开展公募业务的组织构架体系主要有四种:一是重新设立一个与资管部门并行的基金投资部门;二是通过现有资产管理子公司或新设一个资管子公司来申请公募资格;三是对基金公司大股东的券商来说,可以考虑将资管业务整合进基金现有产品线中;四是发起设立一个公募基金公司。业内人士表示,后两种架构体系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可行性很低,至于选择第一种还是第二种组织架构,在人事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私募等苦苦追求公募牌照的时候,公募基金却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了非公募业务上。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合计36981.17亿元,其中,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且今年以来有6个月份均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基金公司正在淡出公募主战场。
有业内人士称,当下股市震荡依旧,投资信心难以聚拢,公募产品发行渠道成本持续高企,且公募产品普遍达不到理想的募集水平,以至于新基金发行沦落为“赔本赚吆喝”的格局。相较于公募业务的“不划算”,一些非公募业务的收入却来得容易,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的背景下,愿意将更多精力转移至非公募业务上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