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遭遇了20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从六月末开始室外气温一直徘徊在35摄氏度以上,有不少天达到40摄氏度。”在上海工作的杨小姐表示,高温天气着实难熬,她通常是待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喝着冷饮解暑,“由于不愿意出门,网购和叫外卖的次数也更多了”。
同杨小姐所在的上海一样,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这不仅带热了“高温经济”,也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空调到电扇,从冷饮到雪糕,清凉消暑产品个个卖得火热。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在家中避暑,网购和外卖也更加红火。可以说,7、8月掀起了消费市场的高潮。
“抗暑”提升消费
8月中旬,记者在杭州部分超市看到,饮料、啤酒、水果是很多市民逛超市必买的商品,防晒霜、遮阳伞、凉席、泳装等遮阳防晒产品也纷纷进入顾客的消费清单。部分超市表示,近来超市的饮料、消暑食品、用品的销量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可乐、雪碧这些高温天气的抢手饮料已经缺货一两个星期了,今天总算订到货了,但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到货、上架。”杭州联华大树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持续高温让店里的饮用水和饮料的销量大涨,以农夫山泉为例,往常是一周送两次货,现在一周送四次货才够卖,“销量比以往翻了一倍”。
不仅是冰棍、饮料持续热销,绿豆、薏米、莲子、海带等煲汤食材和消暑食品也成为消费者度夏的必备食材。“相比喝冷饮,我更愿意煮些绿豆汤放在冰箱里,健康又解暑。”在北京统一优玛特超市建国门店,消费者李女士对记者说。而该超市的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包括绿豆、薏米等食材的价格有所下降,加之高温炎热,入夏以来销量持续增加。
高温伴着烈日,虽然人们外出的时间不断被压缩,但还是避免不了阳光的“侵袭”。因此,防晒霜、遮阳伞也进入销售旺季。在永辉超市、乐天玛特、大润发各大商超,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皮肤被紫外线灼伤,前来选购和咨询防晒用品的消费者也多于往年。
“高温消费”要理性
不仅只有商超解暑降温的商品卖得火热,电商也感受到了高温带来的消费热潮。“泳衣、凉席、防晒霜、饮料这些夏季商品,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确有较大提升。”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商报记者介绍道,“此外,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的销售情况也非常可观。如8月中旬,冰箱单个型号最高销售800台,空调订单数量较活动前环比增长100%,其中某些型号已超2000套销售,同比超过200%。”
另据淘宝网统计,空调扇、便携式小电扇、清凉贴、冰围巾等消暑用品的销量也非常可观。如7月1日~8日短短8天,淘宝网销售小型空调85万元,单价仅几元的清凉贴交易额达2.7万元。此外,淘宝上的外卖服务也是一路飙高。据了解,“外卖”最近30天的搜索量环比增长了23.3%,比去年同期上涨69%。
对于高温消费,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曾指出,“高温经济”不但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高温将会直接导致一些瓜果、蔬菜减产,影响市场价格;居民的用电量增加;影响工业企业,尤其是户外作业环境。这些都将给城市的应对能力、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百姓的消费心理带来考验。
“因为高温的关系,卖家会在最近的时间段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买家也会集中在这些时间段大量消费,很容易产生扎堆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傅立群说。
对此,经济专家表示,“高温经济”的确会带来市场消费格局的变化,从短期看,温度持续升高将对部分领域的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温下理性消费,则成为摆在每个消费者面前的新课题。“消费者应从自身的需要选择消费,制定出合理的消费计划,尽量少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