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情况有企稳迹象 评:宏观经济政策起关键作用

2013年08月26日 20: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导读】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和更明显的企稳迹象。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和更明显的企稳迹象,外部环境也有改善,经济指标显示出正面转变信号,政策微调增强企业对宏观经济的信心,预期可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银河期货研究中心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对此做出点评。

  付鹏:最近公布出来的相关数据,包括前两天刚刚公布的汇丰的PMI,其实一直反映的是中小企业的表现,从之前的48点起现在快速的回到50.1,预计下个月官方PMI数据表现应也不差。现在宏观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企稳的迹象,但是整个宏观经济应该处于上有上线、下有下线的格局,当经济增速放的过缓的时候,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对于当前的经济企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未来的增长预期可以预估,但是不大可能再回到8、甚至9以上的这样经济增幅的状态。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接下来会不会有所反应?

  付鹏:资本市场一直在反映经济的情况,只不过大家还是更关注指数的表现。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分化,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最重要的融资通道,实际上已经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导致资本市场结构也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市场已经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指数是因为权重的因素,看得并不是很明显。

  在经济格局过程当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恐怕应该是政府债务的问题,所以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可控范围内。这个可控范围指的是什么?

  付鹏:债务的可控范围肯定是指债务的偿还,一是资产能够偿还债务,这一点我相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就是债务的期限,着短期偿还能力不足的问题,相信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国不是特别的严重。所以,现在所谓的可控范围主要是在偿还能力和期限错配的结构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对此人民日报的评论认为:地方债都转化成资产,所以不可能爆发危机。因为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而是一般都用于投资,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如果把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付鹏同意这种说法。

  付鹏:中国和美国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大量的债务实际上是被浪费、被消费了,但是在中国,我们的地方债务其实都用于基础设施、环保、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教育等等的建设,债务转化成了固定资产,或者长期的资产。只要资产价格能够维稳,从会计学的角度上来讲,都是资产大于债务的。我们的这些固定资产的价格一定不能够出现下跌,一旦下跌,就会产生坏帐。一些固定资产实际上还处于比较好的估值上升期,对应的就不是负债了,就是优质资产。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