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人民银行来讲,我们是做好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说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自去年年中央行宣布调整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后,各种后续的改革措施纷至沓来。今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现在周小川又表示“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客观而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不能再拖了。一是汇率改革紧随其后,已在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理顺国内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利率市场化滞后导致银行改革踯躅不前,稳定的利差收入让银行陷入资本消耗型发展模式难以自拔;三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加剧了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被忽视,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扭曲了社会资本配置,不断恶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终导致实体经济遭受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屡次被决策层提及。最近发生的“钱荒”危机,更让决策层意识到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目前展开的这一轮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体可分为存贷款两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存款与贷款端基准利率在市场化改革中具有同等的难度与地位。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信贷投放与否的决策权在己,而存款与否的决策权主要在储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价格杠杆,或者以赠送礼品及借助私人关系等方式影响储户的决策。由于中国银行业仍以存定贷,商业银行在存款端所遭受的竞争压力远大于贷款端,这意味着,在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之中,存款端利率市场化的难度与地位要远高于贷款端。
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展开,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进入决策层的考量之中。根据央行的规划,取消贷款利率后,下一步央行计划逐步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期限档次。
在具体路径设计上,央行希望从银行间市场尝试发行同业存单,并择机推出相关政策,以此掀起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奏。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存款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存款利率本身还不具备全面放开的条件,但现在,在银行间市场先推出同业存单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不排除央行在年内或明年初先发行同业存单和交易试点。
今年以来,监管层一再警示银行间市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的风险,在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影响下,银行不得不重新配置同业资产,不少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业务有所收敛,但是,纵观银行间市场,同业存放业务依旧十分活跃,并且线下交易也很普遍,这给央行带来监管难题的同时,也提供了试点发行同业存单的契机。市场人士表示,在其他同业业务相对收紧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会抓住市场机会,扩大吸收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业务的交易量,同业存放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收入。
从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款利率普遍经历了从上升到回落的过程,期间存贷利差也趋于缩小,这造成了某些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某些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破产是完全有可能的。要降低银行破产对储户的冲击,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就十分必要。
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幕,随着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基准利率等配套制度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存款利率的上限可能最终放开,从而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